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深深相信,AI 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透過很多實際應用場景,為人類帶來巨大的驚喜。
圖片來源:Pexels
我在《AI 新世界》中提出的絕大部分預測已成為現實,而今,我希望《AI 2041》能夠以更為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待AI。
我在全球各地發表與AI 相關的演講時,經常被問及:AI 時代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會有什麼新的變化?人類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新機遇,或者危機?這些問題都非常關鍵,AI 領域的專業人士也大都各持己見。
有人認為,如今我們正處於AI 泡沫期,新技術往往一開始的時候發展勢頭很猛,但後來熱度會慢慢降下來。也有一些極端主義者做出了各種吸引眼球的預測,比如AI 巨頭們會「操縱我們的思想」,或者人類將演化成一種腦機結合的「半人類」物種,又或者AI 將發展出自我意識進而導致世界毀滅,等等。
AI 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技術,而且具有很高的不可解釋性,因此,人們對AI 的猜測千差萬別、版本各異。不難理解,面對未知的技術,各種負面猜測或許是出於人們的獵奇心理,同時隱含著對未知事物的巨大恐懼。但不得不說,這些猜測都比較盲目、過於誇大,可以說是完全誤解了未來AI 世界的面貌。
在我看來,人們了解AI 的管道通常有三種:科幻小說或影視作品、新聞報導、意見領袖。
在科幻小說或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往往想要控制人類,超級智慧變成了邪惡力量本身。在新聞報導中,人們看到的大多是「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科技巨頭利用AI 新聞造假影響選舉」之類的標題,很少看到有關AI 積極、正面的內容。而有影響力的AI 方面的意見領袖的見解,原本應該是普羅大眾了解AI 的最佳選擇,但不幸的是,在這些意見領袖當中,有不少人只是物理或商業方面的專家,或者是歐美政客,他們並沒有深入了解AI 技術,他們的一些預測實在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
雪上加霜的是,部分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會斷章取義引用一些意見領袖的言論,導致原意被曲解。一旦人們對AI 的看法建立在謬誤或不全的資訊基礎之上,自然就會使愈來愈多的人對AI 態度遲疑,甚至反感。
面對AI 這項強大的技術在許多方面尚待開發的可能性,我認為,縱使輿論中有不少擔憂和遲疑,我們仍然要堅持對AI 的未來進行研究和探索。
如同大多數科學技術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一樣,AI 技術在本質上是中立的。如果人類能夠恰當地引導AI 的發展並利用AI,最終,AI 將為社會帶來更多積極的正面影響,而非負面影響。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去的電力、手機、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改善。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每當有撼動現狀的新技術出現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基本上都是惶恐、憂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惶恐、憂慮通常會消失,新技術將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改善現有生活的品質,提供更多的便利。
我深深相信,AI 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透過很多實際應用場景,為人類帶來巨大的驚喜。
【書籍資訊】
《AI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