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前進東亞,經貿全球
優惠價
85
$238

前進東亞,經貿全球

ECFA與台灣產業前景

書籍介紹

2002年,東協十國已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續也將分別與日、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整個東亞將形成自由貿易區的態勢下,台灣若不盡快加入自由貿易協商,未來在出口方面勢必受到極大的影響。

本書從整個大東亞地區經貿加速整合的趨勢下,兩岸簽署ECFA談起,解析在後ECFA時代,台灣產業的機會與風險在哪裡。作者持續追蹤ECFA簽署後的兩年之中,台灣對中國各項貿易數字變化,並從ECFA早收清單及後續談判、陸客自由行、陸資來台投資的範圍與限制,以及兩岸經貿合作對政治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深入觀察台灣在整個大東亞地區的經貿優勢,以及後ECFA時代,台灣還有哪些應該做卻還沒做到的事項。

作者現任陸委會副主委,長期關注海峽兩岸經貿變化,並實際參與兩岸ECFA意見交流、推動兩岸簽署ECFA,以及馬總統參選白皮書的撰寫,對台灣強勢與弱勢產業有專業認知,透過他的分析,就能掌握未來台灣經貿政策方向,帶領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下搶得先機。

ECFA三大面向
全球新網絡:ECFA不僅是兩岸經濟協議,更是台灣開拓國際貿易市場的關鍵策略,簽署ECFA之後,不僅東協各國對台表示經貿談判的意願,日本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與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歐盟及美國也希望取道台灣進入大陸市場。
兩岸新關係:ECFA建立兩岸經貿正常交流的平台,投保協議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權益、金融MOU讓台資銀行拿到進入中國大陸的門票。兩岸未來在各項產業整合及交流勢必會更加緊密、頻繁。
產業新商機:早收清單在2013年開始全面降稅,從兩岸實際進出口數據來看,早收清單中的出口品項即使在全球經濟最糟的2012年,出口仍有小幅成長;後續還有數千項商品等待降稅協商。除了降稅之外,服務業貿易談判有利於台灣服務業西進大陸搶攻4兆內需發展商機;同時,亦有許多外商對台灣觀光、汽車零件製造業等表達投資意願。

後ECFA時代,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高科技產業:善用大陸資源,強化兩岸產業鏈,擴大全球銷售布局;
服務業:把握貿易談判的機會,提早進入大陸內需市場,才能在眾多外適中占得一席之地;
生技、太陽能產業:兩岸新興產業積極整合,避免產能重複導致過度競爭;
傳統產業與農產品:是台灣最容易受到衝擊的產業,政府已提供330億基金提供產業升級補助。

經濟與生活林祖嘉教授主講(點此報名)
時間:2013/6/6~6/14   週四、五 19:00~21:00   4堂課
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敏隆講堂
內容:
.6/06(四):經濟觀念與經濟政策
.6/07(五):價格、市場與競爭
.6/13(四):貨幣、物價與國民所得
.6/14(五):ECFA與台灣經濟發展

第一篇 全球新網絡──ECFA是台灣布局全球的關鍵策略
1.兩岸經濟協議是台灣打開國際空間的敲門磚
2.全球超過四百個FTA,台灣只有一個ECFA
3.ECFA大幅降低台灣關稅支出
4.消弭關稅,讓台灣產品更具國際競爭力
5.從新加坡開始與東協各國開啟FTA協商
6.台日投資協議是ECFA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
7.十年之內完成全球降稅協商
8.韓國積極全球化,台灣不能落人後
9.對外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對內擬定產業轉型策略

第二篇 兩岸新關係──ECFA深化兩岸經貿夥伴關係
10.成立自由貿易區,實質GDP將成長3%
11.讓利原則是台灣最有利的協商籌碼
12.主權爭議是租稅協議破局主因
13.無歧視原則開放陸資投資台灣項目
14.僅195個投資項目,無法吸引陸資來台投資
15.大幅開放陸資投資製造業與服務業
16.學習管理與創意,是陸企投資台灣的目的
17.陸客觀光擴大台灣內需市場
18.開放陸資投資上限有利兩岸投資擴大
19.ECFA第一年,農產品出口成長127%
20.改善國內環境,與世界無縫接軌
21.十二五規劃大餅,台灣應積極爭取

第三篇 產業新商機──ECFA帶來的機會與風險
22.大陸台商是兩岸產業轉型推手
23.ECFA將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24.330億產業基金協助弱勢產業升級
25.善用MOU,積極搶進金融服務業
26.大陸拚內需,台灣服務業大商機
27.檢視特殊商品限制,降低農產品進口衝擊
28.善用ECFA增加投資就業機會
29.539項商品降稅,帶動台灣產業向上發展
30.後ECFA時代,最具投資潛力的產業

ECFA全視野
兩岸互補共創雙贏

兩岸合作共享全球市場

台灣黃金十年業已開展,大陸「十二五規劃」已在 2012 年啟動,這對台商投資大陸是挑戰也是機會。舉例來說,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和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在農業、生物科技、醫療照顧等領域重疊;兩岸應做好產業分工,避免產能重複,尤其是新興產業,更應該做好規劃。

兩岸產業現在有絕佳的合作機會,尤其此刻大陸正面臨出口轉內銷,製造業升級為服務業的轉型時期,整個內在環境出現重大的改變,以往台商的「台灣接單、大陸加工、歐美出口」的三階段模式也得隨之調整。兩岸企業應該共同思考如何透過合作達到共享全球市場的「雙贏」效果。

台商在大陸投資發展已超過三十年,當前既須安然度過全球經濟衝擊,另方面又要走過升級轉型之痛,我相信,唯有兩岸攜手,才能為兩岸人民創造最大幸福,唯有透過兩岸交流創造產業間優勢互補,兩岸人民才能共享甜美經濟成果。

兩岸關係進入最和諧、緊密的階段,我們雖然知道耕耘有成,卻不易具體條理陳述,林祖嘉教授不僅擁有深厚財經理論背景,在實務方面也累積一定經驗,非常熟悉兩岸經貿政策,學而優則仕。在兩岸關係邁向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我很高興林教授能就渠平時針對 ECFA 論述彙集成書出版問世以饗國人,並很榮幸的能為這本書寫序,希望藉由本書能讓大家窺得 ECFA 之全貌外,也能讓普羅大眾公正客觀理解 ECFA 對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的時代意義,進而給予 ECFA 該有的歷史定位與評價。

江丙坤 謹識           
中華民國三三會會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摘自《前進東亞,經貿全球》

林祖嘉 作者

大同工學院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經濟學博士。曾任政大經濟系系主任、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長、《工商時報》主筆、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荷蘭萊頓大學交換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發會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政大經濟系教授及《經濟日報》主筆。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住宅經濟、勞動經濟與兩岸經貿。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出版的專書有與高希均敎授等合著的《台灣突破-兩岸經貿追蹤》、《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與方博亮教授合著的《管理經濟學》,個人著作有《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重回經濟高點:兩岸經貿與台灣未來》及《前進東亞,經貿全球:ECFA與台灣產業前景》等書。


2013/02/28

BCB49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3201304

223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