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

滾動式創新轉型
優惠價
85
$425
優惠價
75
$375

滾動式創新轉型

北醫大如何卓越成長

書籍介紹

在台灣高教體系面臨諸多挑戰與眾多問題待解之際,北醫大的經驗有哪些值得參考、效法?

在沒有公部門或私人財團資金挹注的情況下,北醫大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運用資源、成就最大的可能?

如果以人生為喻,生命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那麼,在成長發展、創新轉型的路上,北醫大做出哪些「對」的關鍵決策?

或許有人會說,北醫大體系的成長,有其特殊時空背景,未來無法重現。確實,包含北醫自身,如果一味因循,「成功者的包袱」終將反噬。值得學習的,是活用北醫轉型成功的關鍵思維,做為醫界、學界繼續前瞻下一個新紀元的基礎。

本書以北醫大發展歷史沿革為經,重大校務突破創新為緯,描述北醫大學校與附屬醫院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走過六十年的心路歷程和實際經驗,從中窺見北醫大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化危機為轉機,並在衡量自身資源後改革蛻變,承接時代的挑戰,成為今日教學、研究、產學、醫療一體化的教育體系。


邁向百年的榮耀
李吉仁
攜手共創新北醫
張文昌
看見創新改變的力量
林建煌


​楔子
創新轉型成大業

Part 1 歷史淬鍊,日益茁壯
1. 創校期:理念為先,奠基未來
2. 發展期:同舟共濟,百事待舉
3. 改革期:校務動盪,風起雲湧
4. 蛻變期:擴大腹地,脫胎換骨
5. 起飛期:追求品質,轉型升級
6. 創新期:擁抱改變,創造價值

Part 2 組織再造,浴火重生
1. 專業領軍:獨步全台的董事會
2. 統一事權:引領校院發展的管發中心
3. 統合臨床資源:首創人體研究處
4. 創新育成:開展產學合作與衍生新創
5. 發展校有事業:成立控股公司
6. 掌握趨勢:率先成立數據處

Part 3 文化涵養,定位未來
1. 人文奠基,生生不息
2. 深化素養,與時俱進
3. 重塑核心,追求卓越

Part 4 核心能力,創新突破
1. 深耕教育:培育未來人才
2. 聚焦研究:鎖定國際級特色項目
3. 放眼全球:拓展國際視野與合作
4. 強化體質:打造創新創業的校園環境
5. 行政革新:提升組織運作效能
6. 精進醫療:完善北醫健康醫療產業鏈
7. 擁抱人才:強化教學與研究實力

Part 5 發揮專業,強化社會影響力
1. 社會參與,展現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2. 社團活躍,從偏鄉離島到國際
3. 仁醫典範,醫人醫國奉獻無遠弗屆
4. 醫療外交,提升友邦醫療品質
5. 扶持弱勢,以己所長幫助他人
6. 幸福機構,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結語
厚植根基,邁向百年

看見創新改變的力量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一九六O年六月一日,幾位台灣醫界前輩創立了臺北醫學院(現今臺北醫學大學),招收第一屆學生,當時只有三間鋁皮屋和創校元老們的滿腔熱情與崇高理想,期間度過艱辛困頓篳路藍縷的歲月,在經歷六十年後,臺北醫學大學在國內外排名都屢創佳績,北醫大的蛻變與成長,大家有目共睹。在這風光的背後,隱藏著一段私立大學創立、奠基、轉型、成長、茁壯的動人故事。

為了記下這段北醫大一甲子的奮鬥史,我們與天下文化攜手出版本書,字裡行間所散發的氣息,不只是北醫大一頁頁的歷史紀錄,也巨細靡遺、翔實完整地呈現北醫大如何絕地反攻,永遠求新求變的態度與策略,跟著時代脈動,走在時代尖端,才有今天的北醫大。因此,希望透過本書的問世,做為台灣私立大學成功轉型的典範,以及高教的借鏡。

《滾動式創新轉型:北醫大如何卓越成長》一書以北醫大發展歷史沿革為經,重大校務突破創新為緯,描述北醫大學校及附屬醫院在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這六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和實際經驗,從中窺見北醫大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發揮無限創意、靈活思維、宏觀視野、無所畏懼、接受挑戰,造就今日不凡的北醫大。

北醫大的發展歷程,可從本書看出一些端倪。北醫大生存之道的不變法則就是永遠在「變」,窮則變、變則通,唯有求新求變,才能為北醫大注入源源活水,成為進步的最大動力;另外,北醫大要永續經營,一定要隨著時代需求而改變,不斷創新突破、引領風潮,才能強化競爭力。

「人文關懷、誠信正直、創新卓越、團隊合作、社會服務」是北醫大奉行不渝的核心價值與堅持的信念,更是永遠不變的精神。六十年來,在董事會的指導下,與教職員、學生、老師、校友形成最完美的組合:面對學生,北醫大重視跨領域多元教學,培育人才;對於老師,北醫大愛才惜才,提供教學、研究最好的環境,讓每位同仁發揮所長、為國育才;至今培育的四萬五千位校友,更是北醫大最寶貴的資產,校友凝聚向心力,支持校務發展,他們的傑出表現,令人驚豔。

北醫大六十週年適逢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成員有多位都是北醫大畢業的傑出校友,包括: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衛福部薛瑞元政務次長(醫療應變組組長)、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疫情監測組組長)、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以及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王必勝執行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他們的奉獻與努力,充分展現北醫人的特質。

「含淚播種,歡呼收割」,北醫大榮耀走過一甲子,如今,漫步在楓林大道上,凝觀北醫大校園及附醫的巍峨大樓,六十年轉眼瞬間,有了今天的風貌。迎接下一個六十年,北醫大將秉持創新精神與科研實力,轉型為創新型大學,打造台灣的「史丹佛」,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開創未來新境界。

李宛澍 作者

一九九六年台灣大學畢業。工作經歷大多和文字、企畫、溝通相關,曾任職《遠見》雜誌編輯部。


林惠君 作者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資深媒體人,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新新聞》周刊,擔任醫藥與財經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


2020/09/30

BMP017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彩色

9789865535711

272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