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凡事都先從「我」的角度去思考的人,他們把「怎麼辦『我』受傷了!」想得比什麼都大時,情緒明顯是比較脆弱、不易整理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我的大女兒姚姚,是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廣場學走路的,因為那裡不能行駛汽車,比較安全。就在藍鵲家族今年二度來我家築巢生養的暑假期間,要不要讓即將升大二的姚姚有一部汽車,也讓我與仁喜面臨了女兒翅膀硬了的轉折。跟女兒討論時,說到了自立的概念。
我倆結婚後,是從那樣的自由瀟灑,一點一滴的慢慢建立了「家」的概念;從只養一隻狗的無拘無束,到擁有3個孩子的熱鬧家庭,我們的「家」終於茁壯了。我也告訴她,夫妻之間是從兩個不同的環境與概念,慢慢相互影響縮小距離的。如果天上掉下一個十全十美的,那往後還有什麼戲好唱了呢!我媽當年也不可能知道,她以為會受點委屈的女兒,後來也終於擁有了冰櫃等電器用品!
中國人說「嫁雞隨雞」,是在勸人結了婚要學會認命,初看這個觀念覺得很刺耳,不過事實上,有很多婚姻關係,其實也沒有壞到一定得分開的地步,卻因為雙方以「自我」為優先造成分裂,若這樣的個性存在,相信換幾個婚姻關係,也是不容易成功的。
2006年,我被公司送到美國上課。那是一個為期9天的個人成長課程。我是唯一的亞洲學生。這個課程是協助大家整理自己潛在的心理問題,可能會影響表現在行為上,進而改進。需要靠著專業老師幫大家回憶曾有過的痛苦記憶,再求證是否自己行為中所有的行徑或執著都跟那些根源有關,最後整理出以後如果遇到某種情況,我該如何意識,並回到痛苦點重新出發。因為是抽絲剝繭的探討,我也才認識到西方教育過分強調「自我」的教育,可能反而導致很多人不容易滿足。
同學中凡事都先從「我」的角度去思考的人,他們把「怎麼辦『我』受傷了!」想得比什麼都大時,情緒明顯是比較脆弱、不易整理的。我則想,放眼望去我所認識的人,尤其是我們的上一代中國人,哪一個沒有受過傷呢?現代孩子可能不懂那種被大時代的錯誤在已有的傷口上撒鹽的痛,那些痛,我們的祖輩們都吞忍著度過了,對比這些因為「自我」不滿而產生的痛苦,顯得格外諷刺。很多人動不動說「我」受不了,「我」需要去度假,但是度假回來沒幾天,心情又消沉下去了!
若只一味的以「我」的滿足為標竿,是沒完沒了的要求,失落感也會不時地呈現的。而什麼又是理想的境界呢?可能也是沒完沒了的追逐。要學會生活不在遙遠的另一處,此時現在,這就是我們的功課。
那一次的課程,讓我體會我的同學中,很多人雖受過最高的教育,位居重要的事業角色,但生活上與心理上卻是混亂者居多。反觀我所認識的親友中,很多人經歷各種生命的挫折,起先看起來不盡如人意,但最後仍能活出一片美麗的境界,那是因為他們懂得與命運和解共生的智慧。
有人認為中國人常說的「認命」過於消極,我卻覺得「認命」是一種自我了解的過程,是積極的、勇於面對現實的生活態度。自古中國教育是鍛鍊自己的心漸漸減少「我執」,凡事該為別人設身處地,盡量做到「利他」為先。一個人的「我執」越少, 心就越寬,越柔軟,心理上的問題將會越少,如果受訓的同學能懂得「認命」的生活智慧,應該會活得更自在更快樂吧?西方教育在強調個人自主與創新上,當然有值得借鏡之處,如果能把「我」字減少一些,相信會更自在而完美的。
我們漸漸開進休士頓市區,交通開始混亂起來了。車上的「定位導航系統」不斷傳出「你已偏離路徑」的聲音,我這個「翅膀硬了」的監考官卻只平靜的看著有點緊張的姚姚。她要兼顧開車的技巧,方向的本能,兩邊車輛的威脅,道路的訊息,準時回校報到的時間壓力,在媽媽面前的尊嚴……,再加上這輛老爺車的性能,保養等問題。我告訴自己,放下!讓她去!她的人生要面對的,不就是這些類似的事情嗎?即使她的路徑曾經與「定位導航系統」偏離,繞了一點路之後不是又回到正路上了嗎?
同時,我卻也不免焦急的在內心反省與質問:孩子呀!20年來,這家庭、學校、社會為妳建立的「人生定位導航系統」,足夠妳應付一個比我們這一代還複雜的時代嗎?
平安抵達休士頓後,我坐飛機回舊金山,在飛機上感慨得哭到不成人形。隔壁的旅客與空中小姐以為我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來安慰我,聽我解釋哭的原因後,他們反都嘲笑我:「女兒離家上大學已經第2年了,妳這個做媽的怎麼還不能適應呢?」
唉!他們哪知道,我想起藍鵲寶寶「翅膀硬了」,想起牠們離去的畫面曾經如刀割一般劃過我的腦海!姚姚成長的幻燈片,也一張張依序在腦海放映著,每一張停格的畫面底端,都有那藍鵲優美自在展翅高飛的剪影。他們哪能體會,從我眼裡不斷溢出的淚水,難以抑制的,一滴滴交融的,都是做母親的喜悅、焦慮,以及無限的思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