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釋證嚴提到《醫見人生》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在每篇文章結尾後穿插一幅水彩畫,可與前文相呼應。由衷讚嘆張院長多才多藝,不僅信手拈來就是一篇錦繡文章,又能在每篇文章結束後親自畫上一張畫作當作 end;事實上,很少有作家可以做到這一步,可見張院長有很高的藝術涵養。
文 / 釋證嚴,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人生最苦,莫過於病」,回想 58 年前曾到東部偏鄉的小診所探病,無意間看到一位小產婦人因為沒錢就醫又被族人抬回去,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因為這一念,而肇創「慈濟」,以濟貧救病為宗旨。歲月如流,58 年又 7 個月過去了。隨著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全民健保開辦,經濟弱勢的病患有所依靠,天下再無嚎啕聲。慈濟在全臺有花蓮、臺北、大林、臺中四家大醫院和嘉義診所、玉里和關山慈院,醫療網披得既廣又深,希望貧苦病患都能安心得到救助。
慈濟醫療體系也有許多醫師出自軍旅;感恩國家栽培優秀的醫官,走入人間,體察病患之苦,施以精湛醫術,救人無數,以回報國家栽培之恩與為師的殷切託付。
慈濟一向尊重生命,「以病為師」的優良傳統,醫界多有耳聞。因緣不可思議,感恩蔡青兒菩薩專程陪同張德明居士回來精舍與為師見面。張居士言語不多,是位謙謙君子,簡短的交談,只覺他恂恂然有儒者之風。其實他先後擔任榮總和三總的院長,以及國立陽明大學的副校長,醫院事務十分繁雜瑣碎,比起統領百萬雄師不知困難多少倍?張居士執掌院務如軌進行,院內外都獲得好評。
從軍職退役後,有時稍作回顧,張院長欣慰每每面對病患,特有「細膩觀察兼淺探內心的能力」,於是開始書寫曾經與病患互動的故事,於 2020 、2022 年先後出版《醫中有情》和《人醫之間》,就是這份筆墨因緣,跨越年齡和領域,邂逅蔡青兒,開始與慈濟有了連結。
張院長退而不休,筆耕不輟,繼續蒐羅診間百態、人間見聞,第三本書《醫見人生》很快的就要由天下文化出版面世了。張院長不僅仁心仁術,他對病患也格外用心,知道醫師看病,不只注意表象的病徵,還要探究病患絲絲縷縷的因緣牽絆,從源頭開解方才是良策。
《醫見人生》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在每篇文章結尾後穿插一幅水彩畫,可與前文相呼應。由衷讚嘆張院長多才多藝,不僅信手拈來就是一篇錦繡文章,又能在每篇文章結束後親自畫上一張畫作當作 end;事實上,很少有作家可以做到這一步,可見張院長有很高的藝術涵養。
張院長與為師的因緣頗深,早在 2021 年 2 月就已皈依了。今年九月初,在青兒邀約下,回來精舍看望為師,雖然身子清瘦,欣喜他精神敏睿如昔。希望一家人有更多的互動,也祈願以張院長的高度,多多提點獻策,讓慈濟志業永續人間。無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