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本書深入剖析「系統性羞愧」概念,並從個人、人際及總體三大面向探究其運作方式。書中提供22個心理練習,幫助讀者擺脫「系統性羞愧」的枷鎖,找回你的人生自主權,重新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
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是否曾有過以下困擾:
● 害怕被別人說變胖,感覺身材變胖很糟糕,或是吃完東西後會有罪惡感。
● 覺得不買有機食品或購物時拿塑膠袋就會讓地球毀滅。
● 總是試著獨立完成所有事情,認為接受別人幫助就等同於失敗。
如果有以上這些現象,就表示你已經受到「系統性羞愧」(Systemic Shame)所困擾。
本書作者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戴文.普萊斯(Devon Price),他曾親身體會「系統性羞愧」為人帶來的破壞性影響,藉由探討「系統性羞愧」這個重要卻經常被人忽略的主題,幫助每個人撕掉身上有毒的標籤,擺脫社會評判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活出真實的自己!
什麼是「系統性羞愧」?
乍聽之下,你或許會對於「系統性羞愧」這個詞彙感到陌生;然而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曾因為「系統性羞愧」,而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自我懷疑與社會譴責。
「系統性羞愧」是由社會價值觀型塑而成的自我厭惡感,它像是巨大的黑洞,迫使我們不斷嚴格審視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而感到內疚與恐慌,甚至為我們帶來揮之不去的情感創傷,讓人陷入憂鬱、孤立與絕望之中。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系統性羞愧」只是將結構性的社會問題歸咎於個人身上。例如:
● 認為少子化問題都是不婚族的錯,但這其實是將集體意識強加在個人選擇上。
● 努力工作卻存不到錢,歸咎於自己不懂理財,卻沒想過其實是薪水不漲,物價高漲。
● 吸菸導致健康問題都是吸菸者的錯,卻不會指責強力行銷香菸的製造商。
作者指出,當這些社會評判一點一滴在我們的心中累積,並內化成一種看待自己與世界的破壞性意識形態,會讓人認為自己很糟糕,甚至覺得自己本質上就是「壞的」,對我們造成巨大的傷害。
「系統性羞愧」對人的影響不止於個人內心的痛苦,還會向外輻射,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我們對於整體世界的看法。當一個人愈是厭惡自己,就愈不可能主動尋求幫助;更傾向於不信任他人並孤立自己;很難主動為自己爭取權益;認為自己遭受不公平對待,要不是太緊迫逼人、對別人要求太多,就是不斷責怪自己,無法向他人表達內心的情感。
本書深入剖析「系統性羞愧」概念,並從個人、人際及總體三大面向探究其運作方式。書中提供22個心理練習,幫助讀者擺脫「系統性羞愧」的枷鎖,找回你的人生自主權,重新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