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本書深入剖析「系統性羞愧」概念,並從個人、人際及總體三大面向探究其運作方式。書中提供22個心理練習,幫助讀者擺脫「系統性羞愧」的枷鎖,找回你的人生自主權,重新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
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是否曾有過以下困擾:
● 害怕被別人說變胖,感覺身材變胖很糟糕,或是吃完東西後會有罪惡感。
● 覺得不買有機食品或購物時拿塑膠袋就會讓地球毀滅。
● 總是試著獨立完成所有事情,認為接受別人幫助就等同於失敗。
如果有以上這些現象,就表示你已經受到「系統性羞愧」(Systemic Shame)所困擾。
本書作者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戴文.普萊斯(Devon Price),他曾親身體會「系統性羞愧」為人帶來的破壞性影響,藉由探討「系統性羞愧」這個重要卻經常被人忽略的主題,幫助每個人撕掉身上有毒的標籤,擺脫社會評判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活出真實的自己!
什麼是「系統性羞愧」?
乍聽之下,你或許會對於「系統性羞愧」這個詞彙感到陌生;然而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曾因為「系統性羞愧」,而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自我懷疑與社會譴責。
「系統性羞愧」是由社會價值觀型塑而成的自我厭惡感,它像是巨大的黑洞,迫使我們不斷嚴格審視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而感到內疚與恐慌,甚至為我們帶來揮之不去的情感創傷,讓人陷入憂鬱、孤立與絕望之中。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系統性羞愧」只是將結構性的社會問題歸咎於個人身上。例如:
● 認為少子化問題都是不婚族的錯,但這其實是將集體意識強加在個人選擇上。
● 努力工作卻存不到錢,歸咎於自己不懂理財,卻沒想過其實是薪水不漲,物價高漲。
● 吸菸導致健康問題都是吸菸者的錯,卻不會指責強力行銷香菸的製造商。
作者指出,當這些社會評判一點一滴在我們的心中累積,並內化成一種看待自己與世界的破壞性意識形態,會讓人認為自己很糟糕,甚至覺得自己本質上就是「壞的」,對我們造成巨大的傷害。
「系統性羞愧」對人的影響不止於個人內心的痛苦,還會向外輻射,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我們對於整體世界的看法。當一個人愈是厭惡自己,就愈不可能主動尋求幫助;更傾向於不信任他人並孤立自己;很難主動為自己爭取權益;認為自己遭受不公平對待,要不是太緊迫逼人、對別人要求太多,就是不斷責怪自己,無法向他人表達內心的情感。
本書深入剖析「系統性羞愧」概念,並從個人、人際及總體三大面向探究其運作方式。書中提供22個心理練習,幫助讀者擺脫「系統性羞愧」的枷鎖,找回你的人生自主權,重新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