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臺大工學院院長江茂雄在《在時代之上.與世界對話》推薦序中,回顧工學院八十年的發展歷程。這不僅是一段工程教育的演進史,更是台灣科技與產業成長的縮影。本書爬梳各個時代的使命與前瞻,展現工學院在厚植基礎之餘,也關注工程倫理與社會脈動,不只是知識的孕育者,更是科技發展與價值塑造的重要推手。
文 / 江茂雄,臺大工學院院長
回顧這段歷史,從戰後重建、十大建設等國家重大建設,味精、水泥等民生工業發展,到電子、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崛起,再到近年面對淨零轉型、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科技、空間治理與災害韌性、國際鏈結等全球議題和挑戰,每個關鍵時刻,都有工學院師生與校友的身影。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持續加強在國際化、跨域創新及永續發展上的布局,致力吸引國際優秀學生與學者,讓世界進入校園、讓台灣與世界對話,從強化全英語授課環境,到積極促進國際研究網絡、深化跨院系整合到鏈結產業需求,積極與世界頂尖學府建立實質合作關係,也擴大雙聯學位與交換計畫的深度與廣度,使得每一位工學院學生,不僅是工程專才,更是具備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的世界菁英。
工程是國家建設的基石、社會進步的動能。80年來,工學院秉持「教學與研究相輔相成」的教育目標,培育無數人才,他們將所學化為社會實踐,在產業、學術與公共領域發光發熱,足跡遍及國內外,不僅體現工學院精神,也彰顯工學院肩負的榮耀與使命。
未來的挑戰不會減少,工學院的貢獻會更顯著。工學院將繼續秉持開放、多元、務實的精神,依循「成為世界一流的工學院」願景,在教學、研究與社會貢獻三方面持續精進,並透過國際合作與創新實踐,為台灣、為世界提供可行且具前瞻性的專業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