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柯維經典語錄》從7個習慣到18個關鍵原則,集結了柯維博士一生的思想精華與教誨。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是真正理解對方心裡在想些什麼,用心對待。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想別人了解你,請先了解別人
假設你找一名驗光師檢查視力,但對方還沒聽你描述完症狀,就急著摘下自己的眼鏡叫你戴上,並說:「這副眼鏡我已經戴了十年,非常好用。就給你戴吧!反正我家裡還有一副。」
可是戴上這副眼鏡之後,你眼前一片模糊,於是你抗議道:「這太離譜了!我什麼都看不清楚。」
但驗光師卻說:「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戴起來明明就好得很,你再試試!」
「我非常努力在試呀!可是所有東西看起來全都好模糊!」
「你是怎麼搞的呀?只要你能正面思考,一定看得清楚。」
「管你正面不正面,反正我就是看不到呀!」
到最後,驗光師惱羞成怒還責怪你:「真是的,我這麼好心幫你,還不領情。」
遇到這麼荒唐的驗光師,請問你下次還會再來找他幫忙嗎?我看不會吧!他連症狀都還沒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
然而,我們不也常犯下這種毛病嗎?與人溝通時,往往還沒搞清楚狀況,就遽下斷語。
人與人之間的談話不過是一連串的獨白:我們各說各話,卻從未真正理解對方心裡在想些什麼。
黃金律有云:「希望人怎麼待你,你要先那樣待人」雖然這句話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希望對方為你做某件事,先替他們做那件事;不過,我覺得裡頭還有更深層的涵義,那就是用你希望被了解的方式,去徹底了解對方,然後根據你對他們的認識,用心對待他們。
曾有位父親跟我抱怨:「我實在搞不懂我的孩子,他從來就不肯聽我的話。」
我問他:「你剛才的意思是說:『你不了解你的孩子,是因為他不肯聽你的話嗎?』」
「是呀!」
我再次強調剛剛的問題:「你兒子不肯聽你講話,所以你不了解他。是這樣嗎?」
他不耐煩地回答:「我就是這麼說的呀!」
我只好直言不諱地說:「我以為要了解一個人,應該是『你聽他說話』,不是『他聽你說話』吧!」
只見他「哦!」一聲後,愣了好一會兒才終於豁然開朗。
我一向會定期安排時間「訪談」我的孩子。所謂的「訪談」,基本上我只是靜靜傾聽,並試著了解他們所說的話。換言之,訪談時間不是拿來說教、道德勸說、諄諄教誨或是管教──我會安排其他時間做這些事的。
總之,這段期間純粹是用來傾聽、理解,並展現同理心。有時候我超級想要越線給予建議、說教、替他們下決定或表示同情,所幸我總能把持住;因為我已下定決心,在此特別的訪談時刻裡,我只能盡所能去理解他們。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總結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那麼根據我多年的觀察,我會這麼說:若想別人了解你,請先了解別人。
【書籍資訊】
《柯維經典語錄》
出版日期: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