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當結束的時機到來時,要乾脆的放棄,轉向別的舞台,掌握新的方向盤。

擁抱夢想還有一個規則,就是要考慮「結束」的時間;作夢時要附帶期限。
有人一心想成為漫畫家,三、 四十歲了還在報考很難進得去的藝術大學。「鐵杵磨成繡花針」的超強耐性,是人類的上等美德,但我認為應該有個限度。
何況,又不是非藝術大學出身就不能成為畫家,太執著於夢想而看不清事實,實在悲慘。
凡事都有時機,必須放棄或告一段落的時候必定會來。當結束的時機到來時,要乾脆的放棄,轉向別的舞台,掌握新的方向盤。過度執著夢想,一定會阻礙下一階段的開展。
的確,撤退難為。一件事情,決定結束的時機遠比起頭還要艱難。
不少企業因為誤判結束虧損事業的時機,而導致損失擴大;投資股票最困難的也是趁虧損還小時,趕快「認賠殺出」。
人的欲望(夢想也是欲望吧!)擁有超強的不死性,老想著「尚有可為」、「再撐一下」,所以總是延誤撤退的時機。正因如此,我認為夢想也要訂期限。
「努力在三十歲以前成為職業音樂家,到了三十歲,如果還不能推出自己的CD,就果斷的放棄夢想。」
為了不讓夢想破滅後的人生變得空虛,「有期限的做夢」的態度很重要。
放棄的時機提前,或許也不錯,把「還早」想成「已經遲了」,在還有一點依戀的時候,鼓起勇氣放棄,這樣應該更能順利展開下一個階段。
我並不是特別有勇氣的人,但做這種放棄的決定時,一向很果決。我沒經歷過大失敗和挫折,或許就是因為這種及早放棄的心態。
大概是不拘泥於事物的性格所致,我總能毫不遲疑抽身而退(如果是戰敗,更會毫不猶豫的撤退)。
例如,大學時我曾立志當個新聞記者,為了就業考試,買了許多報社的考古題練習。內容很難,又聽說報社的錄取率只有兩、三百分之一,讓我很焦慮。
因為覺得「恐怕沒有希望」,於是斷然放棄當新聞記者的夢想,連考試也沒參加。當我知道第二志願的出版社情況也差不多時,也很快鳴金收兵。
因為對廣告宣傳的工作也有興趣而進入松下電器時,也打定主意,如果沒有分發到我希望的宣傳或販促部門,我就要立刻離職。
關於放棄,我的決斷都很迅速。換個看法,我現在能成為漫畫家,也是因為我在自認無望成為新聞記者時,毫不留戀放棄那個夢想的緣故。
拋棄過度的執著,當時機來時,果斷放棄夢想,讓自己死心,是督促自己邁向下一個嶄新人生的動力。
在把放棄的時機當作「停止的時機」、腦中存放著這個念頭而埋首該做之事的人身上,我感受到紈褲主義。
在事情順遂時也要想到退場的時機。自己的退場時機是什麼時候?在什麼狀況下該辭掉現在的工作?
能在內心訂定「結束」時機的基準和規則,並往前進的人,我覺得很帥。
數位編輯整理:李依蒔,邱千瑜
Photo:martin.mutch,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