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選擇金錢會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只要稍微改變思考方式,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一切就會跟著發生改變。
相信很多人都會為錢事煩惱。
有人為沒錢苦惱,有人錢多得發愁。不同年齡的人,對金錢的問題也有不同的煩惱。但是,認為不可能沒有人不為錢煩惱而放棄思考,和認為一定有什麼方法或智慧可以解決金錢的煩惱,兩者之間會有很大的差異。
我從小就為錢的事煩惱,因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從父母身上見識到他們在金錢上的成功和失敗。自己出社會工作之後,也或多或少經歷了這些金錢的成功和失敗。
但是,我在某個偶然的機會發現,有人完全沒有金錢方面的煩惱,他們都是人們口中的成功者、有錢人,無一例外。我很想成為有錢人,所以虛心向他們討教,「怎樣才能成為有錢人?」
於是,他們向我傳授了知識和方法,令人驚訝的是,所有人的回答都如出一轍。
「選擇金錢會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讓自己成為金錢喜歡的對象。」
這些回答令我跌破眼鏡。在古董這一行中,有句話叫做:「懂得稱讚,好古董就會自己找上門。」也許兩者之間大同小異,這句話中可能也隱藏了金錢的智慧。
為了進一步和金錢交朋友,我又請教了更多有錢人,而且,這些人不光是有錢而已,還必須不為金錢煩惱,也就是說,他們全都是金錢喜歡的對象。大家都欣然向我傳授經驗,現在回想起來,我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願意慷慨解惑。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可以取悅金錢。
我開始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實踐這些取悅金錢的方法。在此之前,金錢根本對我不屑一顧,然而,當我實踐這些方法後,金錢漸漸願意多看我一眼,之前在金錢方面的煩惱也慢慢減少了。雖然我並沒有成為大富豪,但現在我沒有任何金錢方面的煩惱,而且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和金錢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令人驚訝的是,原來只要稍微改變思考方式,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想法,生活和工作就會發生改變。
「我很排斥討論錢的事。」
「錢很髒。」
也許你的潛意識中有這種想法,真相果真如此嗎?
的確,在看報章雜誌,或是看電視時,經常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可怕的事、悲慘的事,其中一定牽涉到金錢的問題。
為財殺人。
政治人物收受非法獻金。
因為我們經常耳聞、目睹這些事,所以認定「錢很骯髒,錢很可怕,錢是不好的東西」,蔑視「整天把錢掛在嘴上的人」,覺得自己「不喜歡談論錢的事」。
但是,我認為骯髒、可怕的不是「錢」,而是人心。
人因為有邪念,因為貪婪,無法把錢當成「錢大人」(尊敬錢),才會利用可趁之機,犯下可怕的罪行,引發讓人不忍卒睹的可怕事件。
本來應該把「錢」當成朋友,人類卻用極其無禮的態度惡劣對待,把「錢」捲入罪孽深重的犯罪行為中。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只要妥善運用,金錢可以創造很多美好的事物和善行。我們手握刀子時,可以殺人,但手本身並不是可怕的凶器。我們的手可以創造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擁抱心愛的人。
「錢」並沒錯,錯在自己的心,錯在人心。
錢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心態。
重新學習這些事,消除內心「對金錢的偏見」,是把金錢稱為「錢大人」,和金錢交朋友重要的第一步。
「我最喜歡錢。」
「金錢是好東西。」必須發自內心產生這樣的想法。
喜歡錢,就是不用再為錢煩惱的第一步。
如果感到害羞,可以在獨自泡澡時小聲的說:「我最喜歡錢。」
如今,整個大環境經濟不景氣,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中產階級的收入也大幅縮水,無法期待可以領到各種津貼,相反的,稅金和社會保險等公共負擔卻逐年增加,再加上年金給付的不確定性始終存在,在當今的社會,我們不得不面對薪資縮水,消費稅增加,以及年金制度崩垮這些現實,應該有很多人都快被金錢帶來的煩惱和不安吞噬了。但是,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節省開支,或是汲汲營營的理財之前,必須瞭解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在今後的時代,擁有的資訊和知識量的多寡,會對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差異。只因為知道或是不知道,就可以決定一個人幸福或是不幸福。是否帶著好奇心和關心,敞開心胸學習,還是打死都不相信,覺得根本是在吹牛,也會造成幸福和不幸福這兩種不同的結果。
千萬不要輕言放棄,首先要瞭解金錢是什麼,學習不為金錢煩惱的方法和智慧,瞭解自己目前是不是金錢喜歡的對象。包括我在內,我相信沒有人能夠很有自信的拍胸脯保證,自己是金錢喜歡的對象。但是,請放心,沒有人天生就可以贏得金錢的歡心,那些向我傳授經驗的有錢人也都是如此。
我有幸發現了不必為金錢煩惱的方法、智慧和法則,每個人都立刻可以將這些金錢之道付諸行動,改變為錢煩惱的自己。雖然越年輕學越好,但上了年紀之後再學也永遠不嫌遲,可以從今天開始。要一輩子為錢煩惱,還是和金錢當朋友,一輩子不再為錢煩惱? 決定權掌握在你自己手上。相信我。
摘自《不再為錢煩惱》
Photo:Japanexperterna.s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