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重新檢視你擁有的,就會有新的發現,即使是日幣十萬圓的杯子,如果每天早晨起床後用來喝水,在嘴唇碰到時,就知道是一流商品;每天晚上回家喝水時,拿在手上,就可以讓心情平靜。
不妨花一點時間,針對消費、投資和浪費進行健檢。方法很簡單,只要觀察一下自己的住家就好。
木桌子、小椅子。筆電。因為喜歡外形而買的檯燈。放在牆邊書架上的CD和寫真集。看了好幾遍的小說。
臥室有一張小床和衣櫃。床單的圖案很清爽,但鬧鐘有卡通人物,也許衣櫃裡塞得亂七八糟。
用這種方式檢查自己的家中,就好像偷偷溜進別人家一樣,觀察自己的居住環境。
廚房的餐具、鍋子,浴室的肥皂,放在玄關的鞋子,幾把雨傘。
或許還有別人送的東西、紀念品、父母留下來的東西,以及另一半或小孩子的東西,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用「錢大人」這個朋友買回來的。
從一根湯匙到「這個家裡最貴的東西」,不妨清點一下,瞭解自己到底有多少東西,瞭解「錢大人」是否樂於看到你用它們來買這些東西,是否太浪費了,「錢大人」會不會覺得「原來是為了這些東西放棄了我」而感到傷心?
「用我去換來的東西,為什麼就丟在那裡?」錢大人是否在哭泣?
相信很少有人的用錢方式會讓「錢大人」喜出望外,「原來我是用來換這麼有用的東西!」
剛開始時,可以在家裡輕輕把手放在胸口,好好回顧至今為止自己犯下的錯誤,和對不起「錢大人」的地方。
雖然這麼做很殘酷,也很希望不要面對這種現實,但這是和「錢大人」建立新關係的唯一方法,使你的錢留下來的方法。
針對消費、投資和浪費進行健診後,就可以反省「我浪費了不少錢」,向「錢大人」道歉,也可以做出「放手」的判斷。
為了滿足欲望或是安撫受傷的心而衝動購買的東西,在買下之後就滿足了,所以常常沒有用就直接收起來。
這種情況正是所謂的「暴殄天物」,等於把「錢大人」這個重要的朋友丟進水溝。
相反的,基於好奇心而買的東西,或是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貴重物品,或許也可以藉由健診後,重新發現這些東西是很好的學習教材。
即使是十萬圓的杯子,如果每天早晨起床後用來喝水,在嘴唇碰到時,就知道是一流商品;每天晚上回家喝水時,拿在手上,就可以讓心情平靜,這種花錢方式,就會讓「錢大人」感到很高興,你的錢也會愈存越多。
摘自《不再為錢煩惱》
數位編輯整理:王信惠,陳子揚
Photo:Karen Ro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