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從前認為,在這個年紀,所有人會知道該知道的東西。今天我知道,我們雖然知道的比二十歲時多,卻……。
我三十歲時改變的十二件事
1. 我現在知道什麼是折紋。那是臉上出現臨時性的大峽谷,一種枕頭造成的壓痕,兩天都不會消失!我仍然會嘲笑整形手術,但卻未雨綢繆地先檢視所有不用動刀的抗老療法。我再也沒有嬰兒肥的臉頰!
2. 我的胎記開始長毛。有時太多、太長,讓梳化師想在我臨上台之前扯它們。幾年之前,我還在嘲笑哈拉爾德.施密特,梳化師還得剪掉他的鼻毛和耳毛。現在,我笑不出來了。
3. 我不再因為我認為「唉,這可以穿的!」就買小一號的鞋。我不再因為我認為「唉,我可以減肥!」就買小一號的褲子。儘管如此,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變得淡定還是實際……
4. 我去迪斯可,不再因為想炫耀外表,而是要亂扭。我知道現在已經不叫迪斯可,而是叫夜店,可我還是說迪斯可。
5. 二十六歲以下的人用「您」稱呼我,四十歲以上的人說:「在我們的年紀……」兩者聽起來都不對。
6.我對小賈斯汀來說太老了。他就像「接招合唱團」,只不過他是一個人。好啦,我當時也不覺得「接招合唱團」有什麼好,不過我現在覺得自己像我阿嬤,會說:「把那吵吵鬧鬧的音樂關掉!」我開車經過一些即將登場的演唱會海報,海報上的樂團有一半我都沒聽過。
7. 我覺得 Undercut(把頭兩鬢角或後面的頭髮剃短,而頭頂的則留長些的潮流髮型)難看死了。而且,老實說,我很怕將最外層頭髮下的頭髮理掉的女人。我猜測這種女人在空閒時候會打其他女人。我還發覺,我的偏見比以前多,而且和我曾祖母的一樣。
8. 我太老,沒能成為數位原生世代,我沒趕上網路流行。某次我參加了一個網路影片頒獎典禮,YouTube 上的明星阿巴登爵士(Lord Abbadon)和冷光鏡凱迪(Caddy Coldmirror)被當成搖滾巨星。我還得偷偷 Google 他們是誰。然後我看了他們的影片,卻不懂為什麼有人覺得酷。
9. 恐懼已成了常相隨的陪伴者。夜晚時,當我酒醉獨自走過公園,就像幾年前一般……嚇!我無法再讀犯罪小說。害怕未來,害怕人群,牙醫的牙鑽……。最近,我有懼高症或害怕摔飛機。或者,兩者皆有。
10. 在超市置物架上看到五分鐘速食湯會嚇到我,而那過去是我的最愛。歐特家博士(Dr. Oetker)、美極、康寶不再是高明的廚師。我是一個雜碎達人,也就是把家中所有剩餘食材一起丟入鍋內炒。我通常憑感覺做菜,不看食譜,因為我不會更好的方式。我甚至有買一個爐子的念頭,雖然我連什麼是切片都不知道。想讓我活得健康的電視大廚卻造成我沒有專業指南書就不會拿鍋鏟。我讓自己相信,烹飪能讓我紓壓。站在爐灶正確的一邊很重要。也就是,後面。
11. 我問自己,年輕人如何使他們的生活多媒體化。
12. 假如我知道,青春期這麼短暫,橘皮組織這麼快出現,我就會只穿迷你裙。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有一個聰明人曾說,年輕是浪費在年輕人身上的……
我三十歲時仍沒變的兩件事
1. 出乎我的意料,我並沒有如我所希望地,變得玲瓏嬌小。
2. 我從前認為,在這個年紀,所有人會知道該知道的東西。今天我知道,我們雖然知道的比二十歲時多,卻還是太少。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Alexas_Fotosi,CC Licensed.
Mir fehlt ein Tag zwischen Sonntag und Mon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