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什麼是當下呢?當下如果單純指「這一剎那」,是非常靠不住的,因為如此一來我們必須......

時間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個向度,因此講到「動態」、「發展」的時候,基本上考慮的就是一個時間的結構。然而過去、現在、未來的每一剎那,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所以我們要設法把握生命的每一個當下。
然而什麼是當下呢?當下如果單純指「這一剎那」,是非常靠不住的,因為如此一來我們必須隨時思考「這一剎那該如何」。
一般人通常不會去思考每一個剎那。譬如我們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但是進行這些活動時,並不會特別去想「我現在應該如何」。一個人如果會想到「當下」,表示他有高度的覺悟,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是「我」,「現在」,「在生活」。然而,要一個人隨時保持這種高度的警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一直注意著當下的狀況,是很疲累的。
因此我們必須換一種方式,也就是把「當下」的時間稍微拉長,以「整體目標」來界定當下的長短。譬如一個高中生的目標是考大學,他高中三年的時間就是在為考大學作準備,如此一來,「當下」的時間被拉長為三年,變成是鎖定一個具體目標的全程計畫。同樣的,一個上班族被主管指派做一件工作,期限是二個月,那麼他的當下就變成是二個月。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當下,而我們要盡力把握當下,做好每一件事。
有些人生命的密度比較高、扮演的角色比較多元,因此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比較多,如此一來他的每個當下就相對比較短暫,而做過的事情也容易忘記,甚至感覺到迷失。這時候,必須有固定的時間(譬如一個星期一天或半天),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思考,把每個當下整合起來,並且及時修正偏離生活軌道的部分,重新掌握住生命的重心。
我們也應該經常閱讀及思考,讓自己的心靈「活在當下」。而這個當下是可以延伸開來,環繞一個明確目標的。如此一來,才不會因為每一個快速消逝的剎那,而感到緊張與茫然,甚至陷於隨時遺忘的困境中。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陳子揚
Photo: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