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在這個「未來已經來了」的時刻,我們得更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找到新的位置,否則時代將會快速拋棄我們......
文/方祖涵
「像這樣的工作衰退型態,是我們的時代最大的弔詭。生產力破紀錄攀升,創新的速度前所未見,然而在此同時,一般人收入下降,工作機會減少。」
從上一波全球化的浪潮開始,貧富的差距就是如此快速地拉開。高速公路收費員不見了,旅行社負責訂票的銷售員不見了,銀行的櫃員不見了,中產階級的工作,一項一項消失。憑藉新科技為後盾的全球化,以更大的規模持續吞噬資訊弱勢族群的生存機會。手機叫車服務優步(UBER)誕生,各地計程車業者生計受到威脅,將優步司機視作讎敵;然而再過幾年,自動駕駛即將取代人工,到時候不僅計程車與優步司機將同時被淘汰,連快遞送貨員、貨櫃車駕駛,甚至是交通警察都可能面臨失業的危機。
很多以往覺得不會被機器取代的行業,人類也逐漸失去利基。機器人在電話行銷的成功率遠勝人類,小聯盟職棒的賽後新聞,即將由人工運算寫稿機來撰寫。
面對這樣無法逆轉的趨勢,兩年前,我告訴剛進高中的女兒,「妳有兩種選擇,第一,妳可以選擇抗爭,像是在討論全球化貿易高峰會場外激烈示威的人群,期待地球減緩向未來前進的速度;或者,妳可以讓自己掌握知識,變成社會裡面領先的族群,然後用手上的資源幫助別人。」
《未來產業》這本書,說的就是同樣的選擇。身為創新專家的作者,回顧昔日成長的過程,他能夠依賴社會的流動性,讓自己的地位與生活逐漸向上提升,自己的三個孩子卻不會有相同的機會。因此,他希望藉著這本書所提的未來規劃,「在他們成長的世界中,能夠取得在未來競爭與成功的良好定位。」
而書裡的未來,是充滿興味的。機器人科技、基因排序、信任編碼衍生的各種新經濟、數據資料的管理與分析、科技塑造的新世界地理關係圖……各種充滿挑戰的可能性,需要更多掌握未來技能的新生代去開創。未來產業需要有跨領域專長,多語言(包括程式語言)能力,還有靈敏機動性的人材。
十幾年前剛進職場的時候,我是一家有幾百名員工企業裡唯一的行銷分析師。沒過多久,公司就發現資料庫分析是經營的寶典,很幸運地,從注重統計分析的MBA課程裡學到的知識,還有從工作中得到的經驗,讓我能夠從小小的分析師快速晉升到管理階層;從一個人的單兵作業,變成掌管整個部門的資深副總裁。其實當初畢業找工作,並沒有刻意專注在分析領域,如果依照原先的規劃,現在做的可能會是財務方面的事情,後來的發展就不知道會如何了。
「我的父母或祖父母一定希望他們在一九六O年代曾讀過一些描述全球化浪潮將如何改變世界的書籍。我則恨不得二十多年前初出茅廬時,曾讀過描述網際網路和數位化浪潮將如何改變世界的書。」,作者說。未來產業的衝擊下,有人將是贏家,更多人會是輸家,勝敗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遙遠。因此,讓自己與孩子掌握先機,變得更重要。
我衷心地希望,在給女兒對未來的兩個選項裡,她選擇的是後者。
這一切,聽起來或許有點世俗,有點功利。可是,唯有不被世界淘汰,才能改變未來。
Photo: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