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在別人背後說出,若被當事人聽見、會令自己覺得不好意思的話。
心胸遠大的人談論想法,市井小民談論事件,心胸狹小的人道人長短。
—愛蓮娜.羅斯福
擁有首要成就的人是忠誠的,這種忠誠並非毫不質疑的愚忠,而是拒絕在別人背後對他加上刻板印象或標籤,或在暗地裡譴責他。我們許多人因為不尊重他人,對周遭人的不完美表現出不贊同、甚至輕蔑的態度,而背負沉重的負擔。假如我們能拋開對他人不切實際的期待,明白每個人都只是凡夫俗子,就能放下心頭重擔。
首要成就的終極考驗就是,在別人不在場時仍忠於對方。
當別人不在場,他們就處於暗處,不會知道你說了什麼關於他們的事,或是你是否忠於他們。這正是你展現真實本性的時刻。這不代表你不能批評別人,但你所說的必須是建設性的批評。也就是說,萬一對方在無意中聽見你所說的話,或是你的話後來傳到了對方耳中(通常會如此),你也不會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你沒有在暗地裡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批評別人,為別人加上刻板印象或標籤,然後尋找證據支持你對別人的鄙視。
令人敬佩的大學校長
我曾經在夏威夷某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我對於宿舍的狀況非常不滿意,於是直接跑去找校長,因為校長與我共事。我向校長抱怨舍監的不是,在我看來,這位舍監不僅能力不足,而且對工作不用心。
校長聽了之後立刻對我說:「史蒂芬,我很遺憾聽到這個狀況。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們的房舍總監是個很優秀、能力很好的人。我們現在請他過來,一起解決問題好嗎?」
那位校長對舍監展現了極大的忠誠。這使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校長的處置方式是非常正確的。我不敢對他說:「不用了,你處理就好。我只是希望你知道這個狀況。」因為他迫使我面對並負起我應付的責任。
於是,校長打電話請舍監過來。不久後,我就看見他穿過校園走過來。此時我心想:「我剛才有把話說清楚嗎?或許我該為問題負起一部分責任。」當他走進辦公室時,我的態度已經變得非常溫和與謙遜。
校長的人格令我敬佩,因為即使會令我難堪,他仍然對不在場的舍監展現了忠誠。那位校長教了我什麼才是正確的原則,而我從這次難堪的經驗得到了教訓。
當舍監走進校長辦公室時,我的態度整個大轉變。我用友善的態度對他說:「你好嗎?很高興認識你。」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這個人背後批評他。校長也看見了我前後的兩種態度,這使我覺得更不好意思了。
但這次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我學會不在別人背後道人長短,不說出若被當事人聽見、會令我覺得不好意思的話。而那些聽你說話的人都知道,你也會在他們的背後談論他們,尤其當你們的關係陷入緊張時。
秉持正直態度處理的部門主管
我有一次在演講中提到這個故事,演講結束後,一位大銀行的高階主管來找我,他對我說:「我也有類似經驗。我有一次到一家分行巡視,他們派一名行員負責接待我。她接待得很糟,於是我向部門主管抱怨。大多數的部門主管對我非常敬畏,甚至不太敢與我互動。但這名部門主管說:『我很遺憾你有不愉快的經驗。那名行員是個很好的人,我打電話請她過來,我們一起談談。或許你可以把你的感受直接告訴她。』」
那位高階主管對部門主管說:「不必了,你處理就好。我只是希望讓你知道這件事,我不想被扯進去。」但部門主管對他說:「我只知道,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希望親自解決這個情況。如果你是這名行員,你不希望如此嗎?」想像一下那位部門主管要以如此直接、坦率的態度與公司的執行副總裁說話,需要多大的勇氣。副總裁聽了只能說:「對,我想我也希望能親自解決這樣的狀況。」然後部門主管說:「好,那我們打電話請她過來。」於是他們與那名行員一同面對這個狀況。兩位主管以負責任的方式,讓那名行員得到了回饋意見。
那位副總裁接著告訴我:「後來,當我們要尋找某分行的行長人選時,我全憑那次的經驗,就提名了那名部門主管。因為我知道,如果他能在某人的背後展現如此的勇氣、誠實與忠誠,即使面對位高權重的人也是如此,那麼他必定能秉持正直的態度,處理其他事情。」
數位編輯整理:陳孟君,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