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
性,如同生物學家的認知,是不同源基因彼此混合或結合的過程,但它並不等於生殖作用(reproduction)。因為,老的生物可以因為接受新的基因,而產生所謂的「性活動」,卻用不著進行生殖。性,經常包含至少一個活的生物,但是第二個基因的來源,卻不必一定是來自活體,它可以是病毒或甚至是試管中的DNA。
在早期地球的某個時期,當某隻細菌使用了另一隻活細菌的新鮮基因,甚至死細胞所拋棄的老舊DNA,以替換它自身某些遭陽光傷害的基因時,這個細菌便開始有了「性」。比起和生殖綁在一起,以減數分裂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動物性活動來說,這種更流暢、更頻繁的細菌性生活,無形中增進了小宇宙的複雜性。由於細菌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基因混合,更不受限於只能在生殖過程中交換基因,因此,以遺傳學觀點來看,它們比動物具有更複雜的性關係。
因為細菌的基因轉移並不須建立在生殖作用上,這也使得我們需要稍微解釋一下,才容易了解。細菌在開始進行性活動時,有兩個參與者,而通常在結束時,只有其中一個是有性生殖的後代,而這個「後代」即是親代本身。這種重組後的細菌,現在帶著兩個來源的基因。它甚至不須進行生殖後代的工作,就能獲得百分之九十的新基因。
在這個到處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存需要更偶然且更立即的效應。因此,這種「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細菌的性」至少領先「動物的性」二十億年,它就像一張王牌,允許所有種類的微生物參與這項演化遊戲。
摘自《演化之舞》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