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

性,如同生物學家的認知,是不同源基因彼此混合或結合的過程,但它並不等於生殖作用(reproduction)。因為,老的生物可以因為接受新的基因,而產生所謂的「性活動」,卻用不著進行生殖。性,經常包含至少一個活的生物,但是第二個基因的來源,卻不必一定是來自活體,它可以是病毒或甚至是試管中的DNA。
在早期地球的某個時期,當某隻細菌使用了另一隻活細菌的新鮮基因,甚至死細胞所拋棄的老舊DNA,以替換它自身某些遭陽光傷害的基因時,這個細菌便開始有了「性」。比起和生殖綁在一起,以減數分裂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動物性活動來說,這種更流暢、更頻繁的細菌性生活,無形中增進了小宇宙的複雜性。由於細菌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基因混合,更不受限於只能在生殖過程中交換基因,因此,以遺傳學觀點來看,它們比動物具有更複雜的性關係。
因為細菌的基因轉移並不須建立在生殖作用上,這也使得我們需要稍微解釋一下,才容易了解。細菌在開始進行性活動時,有兩個參與者,而通常在結束時,只有其中一個是有性生殖的後代,而這個「後代」即是親代本身。這種重組後的細菌,現在帶著兩個來源的基因。它甚至不須進行生殖後代的工作,就能獲得百分之九十的新基因。
在這個到處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存需要更偶然且更立即的效應。因此,這種「細菌的性」和緊扣著生殖作用的動植物性活動,是非常不一樣的。「細菌的性」至少領先「動物的性」二十億年,它就像一張王牌,允許所有種類的微生物參與這項演化遊戲。
摘自《演化之舞》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