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大家常會把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混為一談,必須特別留意......
請指出以下推論(因果關係)的錯誤之處:
在美國的幾個地區調查後,發現了一項令人衝擊的事實:鸛鳥的生育數,與該地區出生的嬰兒人數,有很高的相關性(鸛鳥較多的地方,出生率較高;鸛鳥較少的地方,出生率較低)。因此,鸛鳥的減少是造成少子化的原因。
現在應該沒有人相信,嬰兒是鸛鳥(即俗稱的送子鳥)送來的了吧?但看看這項調查得到的事實(客觀資料),卻顯示出鸛鳥的數量與出生率有很高的相關性。為何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如果是倒果為因使然,那麼是因為嬰兒的人數增加,才使得鸛鳥的數量也增加嗎?這聽起來也很奇怪吧。
答案是,出生率與鸛鳥數量的變化,同樣都是「都市化」這項共同因素所導致的結果。亦即,隨著都市化的發展,鸛鳥的數量因為採伐森林等因素而減少。同樣的,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嬰兒的出生人數,也因為雙親都工作以及小家庭的瓦解等因素而減少。
鸛鳥的數量與出生率之間,雖有相關性,卻無因果關係。
大家常會把這樣的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混為一談,必須特別留意。例如,某英文補習班的廣告中,用了這樣的廣告詞:「根據統計,英文能力強的人,年收入較高。因此上班族應該學好英文。」
根據各種調查的結果,確實可以得知,英文的成績與當事人的年收入之間,有很高的相關性。
但是,這樣的廣告詞根本是胡說八道。就算英文能力強,也未必保證年收入就會變好。我想學歷的影響恐怕更大。由於學歷高,一方面英文成績好(偏差值高、學習環境也較完備),另一方面也得以到大企業工作,年收入自然也就變高了。
這也和鸛鳥的例子一樣,「英文能力強」以及「年收入高」,不過只是「學歷高」這個共同原因所導致的多個結果而已。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KniBar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