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東大×京大×麥肯錫式的「決斷思考法」
本書是作者瀧本哲史在京都大學所開設的「決策課程」,根據授課內容濃縮而成。
作者自比為「軍事顧問」,將實用的學問當作「武器」,
派發給沒錢沒勢的年輕一代,讓他們擁有在社會上作戰的能力。
而其中最需要優先學會的本領,就是「決策的能力」。
在沒有人生軌道可依循的社會,不能隨時因應變化,才是人生的最大風險。
書中的「辯論思考七堂課」,就是作者想傳授的避險戰技,學會了,將一輩子受用。
☆ 這門課要學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考的方式
☆ 「知識‧判斷‧行動」三者要連動思考
☆ 不追求正確答案,而是找出「現況下的最佳解答」
☆ 「無法因應變化」是最大的風險
☆ 只懂專業領域的呆子無法存活
☆ 要「找尋反證」而非「確認真偽」
☆ 就算存在正反意見,重要的還是「做決定」
☆ 為了應付考試的思考模式,要全部丟掉
☆ 媒體與網路資訊不要照單全收
☆ 最應該避免的就是停止思考
☆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思考、自己逐步決定
前言 學點能當成武器使用的通識知識吧!
學問使人自由
為什麼京大醫科生,有四成要學「創業論」?
現在的年輕世代更該讀《勸學》
我的職業是「軍事顧問」
因應這時代的「決斷思考」
做決策的具體方法——辯論
導論 為何必須「學習」?
「知識.判斷.行動」三者要連動思考
別當專家,要當專業人才
只懂專業領域的呆子無法存活
沒有「正確答案」這玩意
「無法因應變化」是最大的風險
第一堂 「辯論」的目的是什麼?
不追求正確答案,要追求「現況下的最佳解答」
人們容易陷入「三種偏頗的判斷」
「大家不都這麼講嗎!?」不能算討論
討論加上規則後就變成辯論
政論節目是典型的失敗討論
為何日本公司這麼愛開會?
「準備與論據」是辯論的關鍵
比結論還重要的事
「堅定不移」沒有價值可言
游擊隊光是交換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作戰方式
第二堂 問對問題,具體思考
「何時結婚才好?」這種問法討論不起來
要做還是不做?這才是問題
從「大問題」切成「小問題」
用「如何強化日本足球代表隊戰力」來練習吧
為何提升教練水準可讓日本代表隊表現更優異?
找出討論議題的「地圖」
第三堂 隨時比較「優點」與「缺點」
評估採取行動後的優缺點
優點成立的三個條件
檢視內因性、重要性、解決力
說服對方、不為對方所騙
缺點成立的三個條件
第二名不行嗎?
「機會成本」的考量
以「A同學是否應該繼續找工作?」來練習
優點與缺點是表裡關係
第四堂 如何提出反論?
對於反論的大誤解
先吐個槽看看吧
高等吐槽技巧
如何有邏輯地提出反論
逐一思考反論直到無可反駁
針對反方缺點的反論
彼此互斥、共同窮盡
第五堂 何謂辯論的「真確主張」?
先複習一下目前為止的課程
滿足什麼條件才是「真確的主張」?
要「找尋反證」而非「確認真偽」
就算存在正反意見,重要的還是「做決定」
串連起主張與根據的「推論」
進入大企業工作,人生就安心了?
攻擊推論的部分吧!
看穿演繹法的謬誤
派遣員工的日子都過得很苦!
歸納得出的結論未必正確
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英文能力愈強,年收入愈高」根本是一派胡言
別被偽科學給騙了
新政權一上台,景氣就變好的真正原因
第六堂 把「資訊蒐集術」當成武器
「佐證資料」的蒐集與引用
媒體與網路資訊不要照單全收
什麼才是「有價值的資訊」?
公開資訊只要組合得宜,一樣能產生價值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立場發話
訪問時,裝笨才能占上風
認為「國外是這樣,所以日本也該這樣」的人
為了應付考試的思考模式,要全部丟掉
第七堂 關於「決斷」這件事
如何才能讓討論有結果
到找出「現況下的最佳解答」為止的步驟
畫出流程表,綜觀討論全貌
檢視自己的論點是否禁得起反駁
比較留存下來的優缺點
提高討論的精確度
以「質×量×機率」來判定
短期、長期都要評估
「發生機率」也得列入考量
最後的決定,還是「主觀判斷」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思考、自己決定
用辯論決斷點亮你的明燈
游梓翔(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
高一我加入了辯論社,那並非深思熟慮的決定。但三十年後如果時光倒流,運用我後來在辯論中學到的技巧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做相同決定。
理由很簡單:辯論無疑是我人生中所學過最有價值的課程。
誠如《決斷思考就是你的武器》作者瀧本哲史所指出的,辯論中學到的決斷力是我們成為真正專業人才的關鍵。相較起來不懂辯論的一般專家則是「只懂專業領域的呆子」。
不懂辯論,知識再多也是僵化不足的,要能正反思考、有效決斷,才能運用知識因應不同對象、不同環境的需要。套用他的說法,這是個游擊隊勝過正規軍的年代。
本書是這位法律系出身,不久轉換跑道到麥肯錫工作,後來自行創業的作者,在京都大學教授「決策」的教材。書中將西方辯論學專業知識作了簡明易懂的介紹,更重要的是他將相關原則應用於企業決策人才的培養,使辯論成為一門商管通識課。據說他的課程在京都大學擁有超高人氣,從他化繁為簡、實用導向的筆法中不難看出受歡迎的原因。
本書將辯論學理應用至商業決策,有五點特別值得我們牢記:
第一,決策前必須辯論。企業必須體認辯論的目的在使決策更有品質,不應將辯論視為人際對立。瀧本哲史根據他在麥肯錫的經驗,提到西方人只要發現自己的意見是錯的,會立刻改正調整的態度,不像日本人(或亞洲人)要嘛不辯論,要嘛視辯論為侵犯挑釁。
第二,辯論後必須決策。瀧本哲史指出,很多日本人認為既然意見有正有反,無法確定標準答案,因此不作決定。但其實辯論是在找尋「現況下最佳解答」,充分辯論後便應該勇敢決斷,沒有結論各言爾志的辯論使辯論失去意義。
第三,要能和自己辯論。在和人辯論前,自己要能像棋手一樣,在內心預想對方可能的反駁和自己該如何回應。能預想對方步數的人才能選擇最佳步數。自己作決定時,「隨波逐流」或「堅定不移」都是錯誤態度,因為兩者都拒絕了辯論。
第四,要能和資料辯論。辯論涉及資料蒐集,蒐集時不應過度相信網路,大家都這麼說也可能大家都錯。瀧本哲史建議我們找到原始資料,不應只看誰說,還要問他為何這樣說,並且刻意蒐集與多數意見相反的看法,有時宣稱「其實這個版本才對」的意見更有價值。
第五,要能和別人辯論。由於我們的思考常受慣性、盲點、迷思的影響而不夠充分,因此自己和自己辯論是不夠的,還要能與人辯論──邀請別人為我們的思想作品質檢驗。好的決策者會容忍或甚至歡迎他人的反駁,共同合作作出最佳決斷。
三十年前我剛投入辯論時,各種學習材料十分缺乏,只能靠自己試探摸索,後來赴美留學才真正認識到辯論學理的深度與奧妙。讀完這本《決斷思考就是你的武器》,對於今日的辯論學習者好生羡慕,這是所有想學辯論的企業人士或在校學生一本很好的入門書。
瀧本哲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用到了禪宗的兩個觀念:「見佛殺佛」與「自燈明」。因為沒有大佛開釋的標準答案,因此要「見佛殺佛」;因為答案在自己的辯論決斷之後,因此是「自燈明」。學辯論能抓住這個兩個原則,你的明燈應該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京都大學客座副教授、天使投資人。 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擔任法學研究助理,但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的生活方式,毅然轉職至麥肯錫,三年後自行創業,協助多家鉅額負債的企業重建。此外,他還投資了幾家不被看好的企業,或是只擁有點子但什麼都缺的企業,結果都有不錯成績。他在京都大學開設「決策論」、「創業論」、「談判論」等課程,都是學生多到塞爆教室的人氣課程。他也擔任「全國家教辯論聯盟事務局」的局長,暨NPO法人全日本辯論聯盟的代表理事。 個人推特是@ttakimoto
畢業於輔大管研所、中央資管系,現為《今周刊》特約譯者。喜歡到日本自助旅行,希望有一天能走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目前去過22個)。譯著包括《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社群媒體怎麼玩?》、《大數據@工作力》、《M型社會》、《一本讀通杜拉克》、《AKB48的格子裙經濟學》、《中國不承認的地下經濟》、《史上最強哲學入門》西洋篇&東洋篇等。
2013/07/23
BBP33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1106
250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