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從神經科學家的觀點,拖到高中才開始學外語,實在有夠荒謬。
從神經科學家的觀點,拖到高中才開始學外語,實在有夠荒謬。一旦等到青春期才學外語,學生必須加倍用功才能學會,而且大部分人永遠都無法精通它。你要是希望你的孩子能流利的說另一種語言,上上策顯然是早點學。
有一項研究,科學家針對一群在不同年齡移民美國,而且旅美至少五年的中國人或韓國人,測試他們的英文文法流利程度。這項測驗要求受測者找出一些句子中的文法錯誤,像是Tom is reading book in the bathtub. 或是The man climbed the ladder up carefully.
這項測驗非常簡單,母語是英語的六歲小孩,都能得高分,但是對於十七歲之後,才開始學英文的移民來說,還是會做錯很多題。只有七歲前就移民的人,成績能達到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水準。在八歲到十歲移民的這一組,每個人的成績都略差一些,而十一歲到十五歲才移民者,流利度又更遜色了。
研究人員發現,在八歲到十五歲移民的這群人當中,「接觸英文的年齡」與「該項測驗成績」之間,具有強烈相關性。但是在成年才移民的人當中,個人的測驗成績差異與年齡沒有相關。不論他們是從十八歲還是四十歲開始學英文,都鮮少有人能夠精通。
某些近期的研究發現:成年後學習語言的能力,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也就是說,年輕的成人還是比年老的成人學得好。當然大家都同意,年輕的孩子比年紀大的人學得好。
對於父母或學校來說,這裡最重要的訊息再明顯不過:把握小孩子的超優語言學習能力,從小學或更早就開始教外語吧。說到學習語言,再沒有比趁早開始,更有效的了。
摘自《兒腦開竅手冊》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