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從小能夠接觸到書本,和教育成就之間,有強烈的相關性。
許多DVD宣稱能教導嬰兒閱讀。這類產品的製造商指出,讀寫能力最好的教導年齡,是從出生到大約四歲。然而,在這段年齡,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區分b和d,更別提辨識整個單字了。沒有任何研究顯示,小寶寶在觀看這類影帶時,除了形成一些聯想之外,還能做任何事。且讓我們把某項產品的廣告辭「是的,你家寶寶能閱讀。」改成:「不,你家寶寶還不能閱讀!」
知覺發展的時間表,引發了另一問題:童書的益處是什麼?對於還不會閱讀的小小孩,童書的好處似乎是:提供親子在閱讀方面的互動機會。
與其讓小小孩自己讀書,或是提出「小孩能用手指頭,點出答案在書上何處」的問題,父母不如一起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來加速孩子的語文能力發展。你可以問孩子開放性的問題,例如關於書中角色的動作或屬性的問題;你也可以針對你家小孩的回答,做出反應。
從小能夠接觸到書本,和教育成就之間,有強烈的相關性。在薪資收入與父母教育程度都相仿的家庭當中,家庭藏書數量是預測孩子閱讀能力的一項好工具。平均而言,在許多國家,家中有很多書的小孩,比起家中沒有書的小孩,學歷會多三年。家裡有藏書,對孩子的成就影響之大,不亞於「父母都是大學畢業」與「父母未受教育」的差別。
摘自《兒腦開竅手冊》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