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從小能夠接觸到書本,和教育成就之間,有強烈的相關性。
許多DVD宣稱能教導嬰兒閱讀。這類產品的製造商指出,讀寫能力最好的教導年齡,是從出生到大約四歲。然而,在這段年齡,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區分b和d,更別提辨識整個單字了。沒有任何研究顯示,小寶寶在觀看這類影帶時,除了形成一些聯想之外,還能做任何事。且讓我們把某項產品的廣告辭「是的,你家寶寶能閱讀。」改成:「不,你家寶寶還不能閱讀!」
知覺發展的時間表,引發了另一問題:童書的益處是什麼?對於還不會閱讀的小小孩,童書的好處似乎是:提供親子在閱讀方面的互動機會。
與其讓小小孩自己讀書,或是提出「小孩能用手指頭,點出答案在書上何處」的問題,父母不如一起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來加速孩子的語文能力發展。你可以問孩子開放性的問題,例如關於書中角色的動作或屬性的問題;你也可以針對你家小孩的回答,做出反應。
從小能夠接觸到書本,和教育成就之間,有強烈的相關性。在薪資收入與父母教育程度都相仿的家庭當中,家庭藏書數量是預測孩子閱讀能力的一項好工具。平均而言,在許多國家,家中有很多書的小孩,比起家中沒有書的小孩,學歷會多三年。家裡有藏書,對孩子的成就影響之大,不亞於「父母都是大學畢業」與「父母未受教育」的差別。
摘自《兒腦開竅手冊》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