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是在兩歲前,就開始看電視了。對於他們的未來而言,這可不是好消息。
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是在兩歲前,就開始看電視了。對於他們的未來而言,這可不是好消息。雖然銷售人員宣稱,像是「小小愛因斯坦」和「我的天才寶貝」這類幼兒智能開發節目,能讓你家小孩贏在起跑點上,但研究人員卻證明,結果剛好相反。
就像我們已經討論過的,感官經驗對於腦袋發育非常重要,尤其是突觸連結的生長與刪減,這種活動在出生頭三年非常活躍。我們可以預期,在這個腦部發育階段,如果睡醒時間有高達三分之一都花在看電視,孩子的腦袋應該會受到影響。問題是,怎麼個影響法?
寶寶的腦袋生來就能最有效率的從社交互動當中學習。譬如說,小寶寶從電視節目學習外語,效果並不理想。電子保母會減少嬰兒與其他人互動的時間,在很多方面都會損及發育。如果你在看電視,小孩和你在同一個房間,即便你原本無意要寶寶一起看,電視還是會干擾到寶寶的遊戲,也減低了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
許多研究都證明,「嬰兒看電視」和「語言發展不良」有相關性。在美國,七個月到十六個月大的寶寶,在螢幕前待的時間愈長,知道的字彙愈少。泰國兒童滿週歲之前,如果每天待在螢幕前的時間有兩個小時以上,語言遲緩的風險會增加為六倍。即使是讓小嬰兒觀看「芝麻街」,也會和語言遲緩現象有相關性,雖說這個節目對三歲至五歲的小孩,有長期的良性影響。此外,讓寶寶看嬰兒DVD,還會降低他們在三歲時的認知能力。
小寶寶節目中典型的亮麗色彩和快速剪接,也有可能干擾到正常的注意力發展。暴露在緊扣人心的刺激,例如快節奏的娛樂節目中,有可能使得轉換成自主注意力的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在一項縱貫研究中,三歲前觀看暴力節目的孩童,於五歲至八歲時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可能性,會增加為兩倍。不難想像,過動症兒童的父母可能會忍不住利用電視來讓過動兒分心,卻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研究能證實,看電視對寶寶有任何益處。法國最近禁止針對嬰兒製作電視節目,但美國不太可能這樣做。所以,只有靠為人父母者來保護寶寶,遠離電視,直到起碼兩歲以後。
摘自《兒腦開竅手冊》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Chuck Redde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