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學著與自己、家人、社會相處,往往還沒學完,就已經跟這個世界說bye bye,就算學不完,也應該每天學點新鮮的,接觸以前沒碰過的事
《親子難題,紫微有解》推薦序
作者:王偉忠(金星娛樂總經理)
張盛舒和我是老友了,我們常聊天,他總說紫微絕非算命,而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性格統計,談多了、談久了,共同琢磨出「順著天賦做事,逆著個性做人」這兩句話。現在,他把這套說法放在親子教養上,也有幾分道理。
我三十八歲才當爸,等二女兒出生,已經四十。人到中年、工作較穩定,也較有時間陪伴她們長大。她們有著跟我相像的小動作、相似的喜怒哀樂,我經常在她們的小臉上讀到自己,但她們卻又如此的與眾不同。
相信很多家長都跟我有一樣的疑惑,「怎麼同一父、同一母,孩子們個性卻如此不同?」真不得不相信另一句話,「孩子只是在家裡借住個十幾年!」
雖然孩子與父母只有短短十多年相處的緣分,我相信小孩若與家人處得好,未來必然比較懂得與同事、伴侶互動,是良性的循環,反之亦然。因此父母能做的,就是磨合出彼此相處的方式,協助他們發展人格。
紫微論命,常說十年一變,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在不停轉變的「命」中認識自己,完成今生的使命。孩子也是如此,通常十一、 二歲才開始展現真正的個性,學習對外溝通。父母千萬要記得孩子是另一個「命」,不需要用你自身的命理經驗,來讀他的命盤,套句紫微的說法:「別用你的武曲貪狼、來影響他的天同太陰。」得按孩子的想法,去接近他、了解他、幫助他。雖說該「逆著個性做人」,但這只能自我勉勵,千萬別奢望孩子會在一瞬間改變天生個性,因為這將是他一輩子的功課。
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學著與自己、家人、社會相處,往往還沒學完,就已經跟這個世界說bye bye,就算學不完,也應該每天學點新鮮的,接觸以前沒碰過的事,就像在心靈青草地上開出幾朵清新小花。張盛舒的這本新書,就像草原上的新鮮小花,如果您想開個玩笑,喊他「張小花」,相信張盛舒也不會介意的!
摘自《親子難題,紫微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