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孩子上幼兒園時,爸媽也必定會碰到的一大關卡,就是每天上學前「十八相送」的悲情戲碼。老師也傳授我們幾招,可以幫助寶貝們開心與爸媽說掰掰。
孩子上幼兒園時,爸媽也必定會碰到的一大關卡,就是每天上學前「十八相送」的悲情戲碼。老師也傳授我們幾招,可以幫助寶貝們開心與爸媽說掰掰。
千萬別偷偷溜走:很多爸媽以為偷跑掉,孩子沒發現就沒事了,其實只是我們沒聽到哭聲,讓自己比較容易離開而已。當孩子回頭發現你就這樣走掉,會有更強烈的不安全感,覺得自己被爸媽遺棄了。孩子哭就是怕被遺棄,父母當然不能加深恐懼。
好好說再見:建立一個屬於你們的「再見儀式」,可以是一個吻、一個擁抱,或任何你與孩子約定好的方式。態度溫柔而堅定,告訴孩子,你必須離開,但你很愛他。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好,等一下來接他放學時,可以一起做什麼事,讓孩子有所期待。我們和兒子的約定大多是去搭「U-Bahn」(德國的地鐵)。
這點對老師也很有幫助,如果老師知道等一下你會帶孩子去做什麼,就能夠在孩子哭著找你時,對他說:「我聽到爸媽說,等一下你們要去搭地鐵喔!聽起來好有趣。」孩子通常會得到撫慰。有個可期待的未來,讓孩子更能忍耐分離的辛苦。
你自己千萬別哭:小小孩認知環境是否「安全」的方式,就是「讀」父母的表情。如果你露出難過或擔心害怕的神情,孩子也會被你影響,引發不安的情緒。我們就很難再告訴孩子:這地方很安全,請你千萬要忍住。
微笑告訴孩子「你會有很快樂的一天」:讓他們看到你的神情,告訴他們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這可能需要點演技,就先在家練習吧!爸媽也可以常和孩子討論,園所裡有哪些好玩的事,也能幫助孩子滿心期待去學校。當然,我是過來人,如果你開心說完再見,再偷偷到旁邊哭,也是十分正常的。
當他們哭泣時,別展現你的失望或生氣:讓孩子知道,你重視他們的情緒,但這個「重視」並不是焦躁或生氣,更不是對他們失望。有時真的很難做到,就像我在孩子上托兒所的頭一個月,的確非常沮喪,但是我努力在「說再見」的時刻,讓孩子覺得「你可以的」。你的肯定和信心,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到底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不要抱起他們,還是直接抱給老師?通常,我會先把孩子安撫到一個階段,給予足夠的親吻與抱抱,再把孩子抱給老師,就算他們仍在哭泣。但給老師之後,我只會再重複一次接下來提到的四個步驟,我就會離開。
再次重複:孩子各有他們適應新環境的時間與方式,沒人說得準,這段時間需要多久。兒子一向活潑外向,但因為他入園的時間,已經接近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兩歲兒階段,所以整個進程比一歲孩子還要久。
就算孩子在哭泣,仍舊態度溫柔而堅定,告訴孩子:
1. 爸媽需要離開了。
2. 你在托兒所會有很棒的一天。
3. 爸爸媽媽(或誰)會來接你。
4. 離開托兒所後,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事。
從兒子的托兒所老師身上,我學到一個很能鼓勵我的想法,那就是因為孩子太喜歡和我在一起,所以他才這麼不希望我離開。通常依附關係健全的孩子,都會經歷這段「十八相送」,然後就會「進化」,代表他們的獨立進程來到了另一個階段。
而這個過程,當下看起來永遠不會結束,但往往不超過三個月。如果孩子真的在園所裡過得很愉快,最終都能順利適應。父母當然也要隨時觀察,孩子在園所內是否安全快樂,畢竟我們不只希望孩子學會與我們說再見,更希望他們是真的享受這段時光。
【書籍資訊】
數位編輯整理:廖珮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