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有情緒,沒關係,知道情緒管理大原則,加上小撇步,陪著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兒子從一歲九個月左右,就提早進入「Terrible Two」階段,不只強烈表達個人意見,情緒波動也很大。兒子開心時,奔跑、唱歌、跳舞、頻頻說「我愛你」,超級可愛,但想要的東西沒到手,下一秒就崩潰了,甚至還加演倒地敲頭的戲碼。
有一次,泡泡水沒了,兒子沒法吹泡泡,整個人大崩潰。
不巧適逢週日,德國沒有店家開門,要買都不可能。不過就算有地方買,我也不會屈服在哭聲之下,因為只要一次,我就玩不完了。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東西,如果沒有機會讓孩子學到「要」的方式,等長大了,甚至成年了,可能都不知如何表達。
我一臉平靜,告訴他,媽媽知道他想吹泡泡,但是泡泡水沒有了,沒辦法吹出泡泡(恩,這道理說來簡單,對這年紀的孩子仍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要買新的泡泡水,才能吹泡泡,但要等明天才能買。
我坐在他面前,大概抱得到他的距離,指著我前面的地板,重複說道:「你來媽媽前面(停頓)。你不哭才聽得到媽媽說話(停頓)。如果你用哭用叫的方式,我們就不買泡泡水了(停頓)。」內容包含,他必須先自己走到我面前,然後停止哭泣,接著聽我說話。
對一個一歲九個月的孩子來說,我知道不容易,但讓他自己完成過程,非常重要。而我每句話之間,刻意停頓,除了不想連珠炮式轟炸,也希望他有時間思考和行動,有機會靠自己的力量做到。
如果孩子一哭,爸媽就馬上禁止,甚至處罰,那他就算停下來了,也學不到自律,而是他律。甚至爸媽如果大聲喝止,孩子只學到「害怕」和「說話大聲的就贏」,不知道怎麼講理,以後就是有理也講不聽了。
一開始,我講「泡泡」兩個字,兒子就崩潰。我抬起我的「黃金食指」,看著他的眼睛,重複說過的話,指著前面的地板。
接著,他終於能走到我面前,但仍舊哭泣。我握著他的肩膀,看著他眼睛,再重複一次「你不哭,才聽得到媽媽說」。最後,他終於不大聲哭了,含著眼淚。
我重複最後一句話,他點頭,說:「好!買泡泡水。」然後靠在我身上,給我一個抱抱。這個過程,花了我專注完整的20分鐘。
我抱著他很久。我知道這對一個一歲九個月的孩子,很難。要從情緒崩潰到冷靜下來,對很多大人都不容易了。
我替他感到驕傲,因為他不是因為「怕我生氣」或「怕被處罰」,所以不哭,而是聽懂了每句話的意思,自己轉換情緒,還能給我擁抱。之後,他又變回開心小搗蛋,踢球玩玩具,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
但也幸好這發生在家裡,才能花時間慢慢解決。我很慶幸兒子還沒開始在外面展現他的「戲劇天份」,讓我們有機會在家裡「行前教育」。
這過程不是我突發奇想,而是過去與女兒「交手」得到的經驗。
我沒有什麼運氣,兩個孩子都算高敏感孩子,頭幾個月都很難入睡,個性強烈,哭聲特大。本性難移,但我一直相信,後天的調教,能讓「本性」用較好的方式展現。
【書籍資訊】
摘自《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數位編輯整理:朱玉瑩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