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中年男子,是社會的中堅分子,也是肩頭上擔子最沈重、角色最多元的一群人。他們在職場上爭名奪權,設法在理想和現實間殺出一條活路;與家人相處時,又要將在外的騰騰殺氣,化作無盡的溫柔和關懷,藉以照顧長輩、陪伴妻子、成為兒女的榜樣與驕傲。不幸的是,職場上晉升的瓶頸、妻小的獨立、自己身材外貌的走樣、還有性事上的漸趨無力,都在在對中年男子造成威脅,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了深深的無奈。
為此,彭懷真老師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觀察,撰寫了這本書,將中年男子普遍遭遇的困境坦露無遺。書中不僅點出了他們的苦惱,也提供了所有腹背受敵的中年男子一個喘口氣的空間,相信所有正在打拚的社會人士,都會對這本書的內容產生高度共鳴。
序 懶得說,卻還是想寫
第一部 渴望活出自己
1. 向上向下,都不如向內重要
2. 沒有自我,說不當然很難
3. 不會打電腦有什麼不對?
4. 沒錢難為大丈夫
5. 汽車是我們的生命情懷
6. 男人有沒有更年期?
7. 不再colorful,生命是黑白的
第二部 愛恨交織的工作情結
1. 為了坑洞而被吞食
2. 就怕趕上失業的熱潮
3. 背叛是成功的保證?
4. 職場接班人真的難覓嗎?
5. 我換工作,我找尋自己
6. 放下傲慢,上課去!
7. 到大陸去「充分展現自己」?
8. 男人出國找機會
9. 不搭捷運,我要遠行
第三部 當身體不聽使喚
1. 當年輕風采不再
2. 吃了傷身,不吃傷心
3. 身體、心理處處是病
4. 咖啡依附中年男子
5. 菸酒檳榔為何成為生活主角?
6. 面對飯島愛,心有餘而力未逮
7. 性幻想的祕密花園
8. 旅遊中的軟弱男人
第四部 妳家我家都要兼顧
1. 頭生長兄壓力特別大
2. 手足競爭難脫離
3. 小舅子、大姨子,怠慢不得
4. 逢年過節傷感情
5. 少些遺憾,多些相處
第五部 現代父親真難為
1. 用心陪孩子成長
2. 和孩子的朋友交朋友
3. 傾聽女兒心內話
4. 為什麼要送孩子去遊學?
5. 當孩子急著舞動人生
第六部 走在婚姻這條路
1. 妻子活躍,男人無力
2. 有心無力,外遇知易行難
3. 離婚其實不簡單
4. 勤於備戰,勇於馭夫
5. 面對陰陽倒錯考驗期
6. 與狗相處的優點,勝過陪伴老婆
7. 性像難考的試
第七部 和女性過招
1. 就怕愛女生
2. 害怕親密,不敢結婚
3. 短暫擁有?還是天長地久?
4. 耐心和女性溝通
5. 女人到底要什麼?
跋 夏末秋初的反省
懶得說,卻還是想寫
一個常不快樂、心事重重的人,通常很難創造愉快的氣氛;一個自身問題複雜、不能勝任多元角色的人,我們也無法寄望他會為大家帶來助力。不幸的是,大批中年男子似乎都身陷類似困境,難以掙脫,甚至是無力對抗。在心煩意亂之中,更讓周圍的人不愉快,進而樹敵無數。
俗語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假如同船渡的「機緣」關係處不好,無法廣結善緣;共枕眠的「緣分」關係也處不好,無法締結良緣,都可能是導因於心事重重。無法安心修身養性,不但和自己處不來,人際關係也會陷入緊張。
中年男子在夫妻相處、同事共事、鄰居互動等的頻頻出狀況,多肇因於自己那一顆鬱悶的心,以及想不清楚的人際道理。自己煩,就無法全心把事情做好;自己悶,就會懶得溝通,就可能疏於人際互動。男人原本在語言表達的能力上較女人遜色,若沒有意願,少了那顆想說話的心,的確難以讓周圍的人感到愉快。
我是個老師,教了二十年書,又常常演講,並從事輔導工作多年,應該算是很能說話了。但是近年來,我愈來愈激發不了熱情溝通的心,好些話懶得說,好些電話懶得打,好些本可輕易說出的問候關懷,就是不怎麼想說,多悶在心裡,原來想講的話,卻往往一再嚥回肚子裡。有些平日很想和對方多聊聊的人,見到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常想對老婆、兒女、父母、兄姊、同事、學生、朋友好好說些話,真的等到了那種情境,又不一定能談得很好。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種累,可能像是忙了一天後只能喘氣;又有些像從難得沈睡的午覺中醒來,那一身的疲累;也好似賣命登山,把這身臭皮囊拖到了山上後,那種精疲力竭的感受;又有如演講後,從遠方開車回家時的虛空感。如此疲累,還能說什麼呢?說話可是既費力氣,又得費心。
我真心感謝身邊的人,他們總是十分體諒我的忙與累,知道我不是不在乎他們,而是真的累了。有一種專屬於中年男人的累,忙了好久,卻仍然離目標好遠。勞碌奔波了許多年,走了很遠的路,儘管擁有了某些地位,卻失去了好多,尤其少了年輕時的熱情、體力和鬥志。
中年男子紛紛加入「遙控器族」,回到家全身動不了(當然嘴巴也動不了),只有大姆指還有些微的功能,以便看電視時不斷轉台。我愈來愈厭惡「說話為主」的節目,看這些節目只會令人煩、令人厭。不論是談話性、辯論性、綜藝性,甚至對白居多的戲劇節目,我都懶得理。我偏好動作性的節目,所以特別愛看體育比賽;我留意音響效果,所以欣賞音樂節目;我不想看人,所以喜歡動物為主的電影或卡通。我也討厭打來打去的電影,因為白天已經有太多的鬥爭,我看得太累了,也早已不大相信「邪不勝正、法網恢恢、正義終會伸張」這種論點。
看電視其實也很累人,所以我很愛聽聽CD。我整理自己的各種CD發現,絕大多數是女歌手的歌曲,少有男歌星或演奏曲。是否因我渴望甜美的女性聲音,以彌補在生活中得不到的一切?是否我寧可聽女性的歌聲,而不願聽她們說話?是否我想透過與歌聲的共鳴,傳達某種心境?對這一連串問題,我沒有答案,因為我太累了,不僅懶得仔細分析,更別說是表達了。
這種心頭累的人,當然無法人愉快。研究生多次好心提醒:「老師,你的臉色不太好。」我只能露出強顏歡笑的尷尬神情,想不出有什麼風趣幽默的內容,能立即改變此種好冷的氣氛。我有時希望能找回那個充滿趣味的彭懷真,卻不容易找到,也許角色、責任、挫折和心煩已經重重地壓住了他,我怎麼找也找不到了。
還好,我有一枝筆,一枝可以發抒想法、面對自己、整理思緒、調整心情的筆。我這個人再累、再倦,仍希望寫些什麼,使自己不至於追隨眾人,在生活中只能覺得煩,卻毫無招架之力。我仍要分享一些屬於這種年齡、也僅屬於這種性別的心情記事。心情記事,是中年男子也可擁有,或說是特別該擁有的一份紀錄。在懶與累的心情之中,這些記錄是誠實的。
你累嗎?煩嗎?懶嗎?面對台灣的處境不覺得無力嗎?會不會倦得說不出來呢?在這本書裡,我試著表達一些中年男子共同的感覺和困境。這種感覺的主軸是「無奈的乾笑」、「無助的奮鬥」、「無淚的辛酸」,但絕不是「無言的結局」。因為我們離結局應該還很遙遠,生命路上還有太多應該奮鬥的事,尤其是為家人、為同事、為夥伴、為理想還須再奮鬥。
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民運領袖柴玲說了一句:「我還活著」,震驚了全世界。九二一之後,我去電台主持節目,說完:「我還活著」,內心就感覺震驚。「活著」是特別的,活著就該說話、該發聲、該以光與熱和人分享。所以,我開始寫這本心愛的書。書中有些文章曾刊登在《康健雜誌》、《聲活月刊》、《吾愛吾家月刊》、《管理雜誌》所以在此要特別謝謝李瑟總編輯、黃瀅主編和徐卉卉主編、方正儀主編、張家銘主編等人的鼓舞和指導。如今全書能以如此精美、高品質的水準呈現〈不太像又懶又累的人所做〉,應歸功於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的同仁大力幫助,尤其是責任編輯林家瑜的潤飾、編輯和修正。
我在寫完這本書後,另外在各章章尾找了好些文學或社會科學名著中的精采語句,加上我一貫的辛酸自省,有了一個個的心情小語,或許能使讀者發現另一種直得品味的天地。透過這些分享,相信讀者可以了解,我是真的「想寫」,真的想為中年男人找個心情出口。
希望我的一點努力,能引發一些共鳴,使身為中年男子的你知道,自己一點都不孤單,也希望能使社會多多重視這些付出很多的中年男子,使家人和同事都能多多體諒和關心這些心煩氣躁的男人。
彭懷真 序於梅雨季中的老書房
作者彭懷真博士為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他是個奇怪的人,做了不少新鮮事,包括寫這本書。在擔任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時,協助學生充分就業,成立九二一諮詢專線、在大陸開師資培訓班……,使該系變得熱門。他兼任台灣社工教育學會秘書長,使社工成為顯學。長期擔任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秘書長,對實務界提供各項服務。主持中廣及漢聲公益節目,也擔任報社主筆,與大眾分享他的所學所知。著有「上班族EQ與IQ」、「溝通無障礙」、「時間好經營」、「職涯新抉擇」等十數種。
2001/07/25
BBP12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95-0
273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