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擅長將哲學帶入生活的傅佩榮老師,對這本書投入極大的心力,「就把這本書當成我今年的代表作」。
《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為21世紀最重要的人生問題----進入「後現代社會」,一切虛無,生命的意義何在?人如何自處?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方法與架構。
從「身、心、靈」的生命完整架構切入,瞭解知、情、意的運作,然後化解每個人意識中的盲點,瞭解人和自己、社會、環境、超越界如何互動,再藉助孔子、孟子的儒家修養和易經智慧,帶領讀者走出命運的局限,進而解讀老子、莊子的思想,為道家逍遙自在的人生境界指出一條哲學小徑。
第一部 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
一. 肯定人生的意義
積極肯定人生,明白人生是有意義的,才可能面對自殺這個嚴肅課題。
1. 現代人的考驗
2. 有工作可以做
3. 有人可以關懷
4. 有痛苦可以受
二. 開發自我的潛能
生命運作的機樞在於「心」,大體可以歸納成「知、情、意」三方面。
1. 保持觀念暢通
2. 培養美好情緒
3. 主導自我意志
三. 建構完整的生命
我們不會忘記「身」的需求,「心」的運作也如影隨形,「靈」的角色卻常被忽略了。靈的作用是什麼?
1. 身、心、靈的架構
2. 身心活動的意義
3. 化解潛意識的盲點
4. 命運轉化為使命
5. 宗教信仰的正途
四. 學習傳統的智慧
正確地理解和詮釋傳統文化,就能體會古人智慧的精彩與高妙。
1. 儒家的修養之樂
2. 道家的覺悟之樂
3. 日新又新的人生
第二部.從化解盲點到全方位的生命
一. 化解潛意識中的盲點
人固然會思想,但是所想的一定正確嗎?想不通與想錯了所帶來的煩惱,又該如何救治?
1. 人的理性最奇妙
2. 人生偏見何其多
3. 道德實踐的根據
4. 人生迷惑可以化解
5. 創造理想的自我
二. 活出全方位的生命
留意生命中的哪些領域,才不致陷於偏差與執著的困境?全方位的生命包括哪些內容?
1. 與社會的互動及限制
2. 對自我的認識及陶冶
3. 對自然界的因應態度
4. 與超越界的深刻關係
5. 四者兼顧,才能安頓
第三部 走出命運的局限
一. 重建價值典範
要向古人借鏡,尋找價值觀,自然不能忽略孔子。
1. 迫切的挑戰
2. 以「四字訣」為座右銘
3. 傳家之寶
二. 孟子的人生境界
談到儒家經典,孟子常被忽略,其實他的人生六境,是典型哲學家的精彩表現。
1. 學習《孟子》的四個理由
2. 初步的境界:善與真
3. 傑出的境界:美與大
4. 高妙的境界:聖與神
三. 易經的高明啟示
《易經》的內含十分深奧,也可以用來占卜,只要心存誠意與善念,何妨一試?
1. 禽流感之占
2. 國運之占
3. 謙卦非吉則利
第四部 逍遙自在的人生
一. 道家的境界:從虛靜到逍遙
進入後現代社會,領悟了永恆的「道」,才可能享受逍遙自在的人生。
1. 亂世的挑戰
2. 老子的虛靜
3. 有德者的三寶
4. 莊子的逍遙
5. 與道同遊的境界
6. 永恆的價值
二. 休閒生活的智慧
休閒時間增加是自然趨勢,你可以遊心於古今的休閒觀,並透過休閒生活來自我超越。
1. 掌握五種快樂
2. 四階段的人生觀
3. 古人的生活安排
4. 西方人的假日活動
5. 休閒的三種功效
6. 有智慧的休閒規劃
自序 與世紀同步成長
自從跨進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心中常常浮現的問題是:如何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這樣的問題,或許也是許多人的共同關懷,因為我在應邀演講時,只要建議這個題目,主辦單位大都欣然同意。
那麼,內容談些什麼?如果無法先闡明人生的意義,肯定在自殺率逐年升高的今天,生命依然值得珍惜,自我依然可以活得充實,並且還有無限的成長空間,那麼一切都難免是紙上談兵或畫餅充飢而已。
思考是人類的天賦能力,但是若無方法與架構,就無從產生正確的觀念與系統的理解。以架構而言,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擁有「身、心、靈」三個層次,正好配合由年幼而年長的步調,必須由身而心,由心而靈,問題在於這樣的進展不會自動出現,所以除了「自強不息」,別無坦途。在此,立即需要的,正是方法。
所謂方法,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而只是配合前述架構所採取的適當策略。簡單說來,就是把握起心動念的契機,開發自我的潛能,讓自己在身、心、靈三方面均衡發展。所謂「均衡發展」,並非平均分配時間與精力,而是依循一個原則: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從這三句話可以知道人生的取捨及何去何從。必要之物夠用就好,需要之物日日為之,重要之物則是人生鵠的,少了它就難以界定人這一生是為了什麼而活了。具體作法,則是把握心的三種能力「知、情、意」,將其引導走向靈性的層次。至於詳細說明,則請參考本書第一輯的內容。
以此為出發點,可以進而闡述生命教育的基本觀念。生命教育固然深受重視,但是對於它的推廣與實施,仍然有見仁見智的討論空間。我認為不妨從理性出發,先化解人類意識的盲點。若是不能自我反省及自我批判,理性往往淪為激烈情緒與頑強意志的工具,以致陷於狂熱與執著而不自知,殊為可惜。
去除了自以為是的這種遮蔽,才有可能開展全方位的生命,亦即人生的四大領域:自我、群體、自然界、超越界。這四大領域只能以無限寬廣來形容,由此立即衍生一項艱困的挑戰,亦即:一個人依然需要適當的方法與架構;然後,又將面對「均衡發展」的難題。人生之可貴,不正在於可以不斷通過考驗,展現生命的新境界嗎?
面臨類似的處境時,最好的方法是向傳統請益。我所指的是儒家與道家。我這六年來念茲在茲的工作,就是將幾部傳統經典「解讀」為清爽曉暢的白話,並詮釋其背後的哲學系統,再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加以印證。
由於我介紹孔子思想的專書已有多種,所以在本書中特地標出孟子思想來代表儒家。孟子對人生六境「善、信、美、大、聖、神」的描述,為我們指出靈性修養上的康莊大道,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同時,代表儒家的還有《易經》。《易經》的理論部分或許太過深奧,但是占卦的實際應用則為現實人生帶來無限的意趣與啟發。
至於道家的老子與莊子,對我們而言更有特殊的意義。我願明確指出:在「後現代社會」的風潮肆虐之下,道家的見解必將產生極大的效應。簡單說來,道家的主旨是要化解虛無主義的危機,在古代如此,在今日亦將如此。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及詮釋其經典。
《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一書,是我近年思索人生問題的完整心得。書分四輯,其實是依四個主題撰寫的四篇長文,而四個主題又可以連貫起來,見證了現代人生與古代智慧的對照與結合。哲學意指愛好智慧,在愛智之途上,我們是永遠的學生。學習的快樂之一是與人分享,但是自己必須真正懂了並且努力實踐,才有分享的價值。我願以此與讀者朋友們共勉,一起與世紀同步成長。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06/06/30
BBP215
天下文化
平裝
20.5*20.5cm
黑白
986-417-735-4
229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