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企業品德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經營的重大課題,而亞洲正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創辦人及主席克勞斯‧施偉伯(Klaus Schwab)說:「『信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廣受全球矚目。探討議題包括︰信任企業、信任私人、信任公營機構、以及信任政治國際關係。

然而,信任不能無中生有,對工商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信任必得靠人創造出來、細心呵護並維持不墜;它必須奠基於堅實的道德基礎。少了這些基礎,大眾信心和公眾信譽就會持續崩解。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建立一套透明的道德準則作為企業的基礎,讓企業的經營運作能提昇大眾信心。」

《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一書提倡,以全面倫理管理(Total Ethical Management)來解決亞洲企業面臨的品德經營危機,並指出企業永續獲利的經營方向。

本書探討的問題如下︰

.企業社會責任
.亞洲企業倫理的根源
.區域關係、社會發展、媒體、勞工、國際機構及公民社會中的倫理道德

今天的經濟環境中,社會、政府、企業和其他的公共層面發生的互動愈來愈密切,然而品德倫理與信任卻日漸崩解。

《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集結亞洲各界思想領袖的論述,針對不同層面的企業倫理實踐提出多元觀點,希望將古老價值準則珍視的品德倫理,內化至企業經營及現代生活。

出版者的話 事業雄心應植基於企業倫理 高希均
序 從「理律個案」重視「企業品德」 陳長文
越洋專訪 推廣倫理重拾信任 李克特與馬家敏訪談錄
緣起 穩定經濟必先重建道德 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主席施偉伯
   如何在新時代建立信任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
   嚴謹正派才能行之久遠 菲律賓前總統柯拉蓉

第一部 亞洲道德危機

1.為什麼要談道德? 李克特與馬家敏
2.遠景 企業品德在亞洲的展望 馬瑞諾夫博士 

第二部 基礎

3.儒教 儒家思想與現代商業 王賡武
4.佛教 利用道德挽救企業 尤盧蒂崗與達瑪瓦洛
5.印度教 重建印度的社會價值與企業 瓦斯雷卡爾
6.伊斯蘭教 伊斯蘭經濟的馬來西亞模式 法立諾博士

第三部 應用

7.區域關係 道德與亞洲情勢的演變 蘇萬迪
8.勞工 企業品德與勞工 林文興
9.領導統御 企業在社會以身作則 阿亞拉二世
10.管理 新日本企業文化 真正嘉奈
11.媒體 中國媒體機會無窮 胡舒立
12.公共關係 亞洲企業品牌塑造與企業責任 夏蘭澤與顏德信

第四部 轉型

13.社會發展 企業與國際機構的角色 伍芬森
14互信 從猜忌到信任 古川元久
15.社會治理 非政府組織讓社會向上提升 陸恭蕙
16.全球公民意識 全球型公司在亞洲面對的挑戰 德恆與華赫斯
17.公眾責任 亞洲的透明、責任與治理 狄佩薩
18.公司治理 董事會對改善管理的職責 孫強
19.產業復興 改革重整與品德管理 李德勳

第五部 全面倫理管理

20.全球觀點 跨國企業的文化因素 伊克羅德
21.亞洲模式 李克特與馬家敏

英中名詞對照

從「理律個案」重視「企業品德」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當我看到本書時,心中有很多的感觸,如同本書一再所呼籲者,「品德管理」的確是現代個人、企業乃至於國家亟待推廣與落實的課題,但卻也是這個事事講求「即效功利」的社會最容易忽視的課題。

去年,理律遭到內部一位資深同仁侵盜客戶款項近新台幣30億元,讓理律受到嚴重的打擊。這個個案也立刻成了許多管理學院教授「危機管理」時的必修個案。然而筆者卻覺得,與其把這個個案拿來當作「危機管理」的個案,不如拿來當作「品德管理」的個案,會更有意義一些。

在這次事件中,理律面對了一種矛盾的挑戰與考驗。一方面,理律因為一個「個人品德」有瑕疵的員工,遭遇了空前的危機;但另一方面,理律卻又因為長期堅持「企業品德」,得到社會各界以及受害客戶的「信任」,而能安渡這個危機。

為客戶受損的權益負責到底是律師事務所的本分天職。理律與客戶新帝公司進行將近一個月誠意的、懇切的協商,達成了圓滿且具建設性的協議。理律為表示對於客戶負責的態度,除了先行撥付2000萬美金給新帝公司,並將分四年16期按季償還約4800萬美金。

而這項協議的另一個重要且具建設性部分就是「社會責任的實踐」。新帝公司同意理律提供長期法律服務作為賠償,以18年的時間,每年由理律提供約100萬美金,約計1800萬美金的法律服務額度,對新帝公司提供法律服務。

在這個期間內,若新帝公司每年的法律服務額度未用罄,新帝公司與理律法律事務所同意,將依該未用罄的餘額,由理律以提撥賠償額的方式,共同進行公益與慈善活動,其中三分之一,作為新帝公司在美國加州的公益慈善贊助或相關活動的舉辦經費;三分之一,作為理律在台灣公益慈善贊助或相關活動的舉辦經費;另外三分之一則由新帝公司和理律共同舉辦系列的公益講座或法律講座。

「關懷社會」正是理律放在第一位的自我期許,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不忘記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幸運的是,新帝公司也是秉持相同的經營理念,想要為社會盡一分心,因此,我們決定建立一個長期的「公益合作」關係。有了這項協議,理律將有更具體的動力來推動「關懷社會」的價值實踐。

「如果今天是收穫的日子,那麼我是在那個季節和那片土地上播撒了種子?」這是紀伯倫的詩句。對理律而言,這個詩句很準確地反應了我們對這次危機的感觸。理律重視企業品德、長期投入關懷社會的公益事務,說穿了,理律做這些努力時,並沒有特別想到這樣的努力會有什麼「收穫」,純粹是「為所當為」,認為這是一個現代企業的本分之務,如此而已。

但理律所播下的「遺忘的種子」,卻在我們最困難時萌芽茁成我們最堅實的支柱。在這次摔倒之後,理律已全面檢視強化我們在制度上及執行上的每一個環節,虛心檢討作業流程,作為我們當前整體「知識管理」系統建置計畫中的一項重點工作。

但這些檢視與調整,不會、也不能絲毫衝擊到理律對人、對員工的信任,因為那是理律生存的基礎。法律服務的工作靠的就是人,失去了對人的信任,理律根本無以為繼。這一層更為明確清晰的體認,是在這次重創中,理律得到的最寶貴的反思。

之所以把理律的內部事件作以上的說明,是因為我想用比較特別的方式,來作為本書的「推薦序」,那就是將理律的例子,獻給本書作為一個討論「品德管理」的實際個案。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因此,我希望讀者們能夠從這個個案中,得到一個具體化的「閱讀情境」,從理律這個個案,引起進一步興趣,從本書中深究「品德管理」的課題。


穩定經濟必先重建道德

克勞斯.施偉伯(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主席)

就我記憶所及,「信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廣受全球矚目及探討,其中議題包括了信任企業、信任私營及公營機構、還有信任政治及國際關係。然而,信任不能無中生有,對工商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信任必得靠人創造、悉心呵護並維持不墜;它必須奠基於堅實的道德基礎。少了這些基礎,大眾信心和公眾信譽就會持續崩解。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建立一套透明的道德準則作為企業的基礎,讓企業經營運作能提昇大眾信心。

今天,我們推動社會、科技與全球進步的能力,是史上前所未有,如果想要享受全球化的正面效益,就必須克服不確定和不信任構成的障礙。我們必須針對企業的營運方式,建立一套普世價值體系。少了這個,那麼協助最需要幫助的人以及改善社會現況的機會,就會打了折扣。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同樣亟需建立這種價值體系。其實,從許多方面來看,亞洲的問題尤為嚴重,因為這裡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富饒豐足的已開發國家和貧乏窮困的國家毗鄰而居。
.有的國家的金融市場管理完善、企業治理嚴謹,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卻升沉不定,反覆無常。
.有的國家誠信透明度指數遙遙領先,有些則遠遠落後普通的標準。
.有的社會以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揚名世界,有些則肆無忌憚侵犯智慧財產權。
.有的公司以高道德標準著稱,有些則製造社會亂象。

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市場崩潰,進而爆發危機,姑不論說法是否正確,企業貪瀆腐敗和內舉不避親的歪風盛行、治理不良,都被指為罪魁禍首。這次危機的後續影響,迄今餘波蕩漾,許多亞洲經濟體依然充斥道德上的問題,或者,應該說是缺乏道德。

由於信任敗壞,因此需要重建一套道德體系來支撐鞏固經濟復甦。這是編著本書的緣起。解決之道畢竟不假外求,必須在亞洲內部,以及從亞洲與全球社群的互動尋找。《企業全面品德管理—看見亞洲新利基》一書,並非一張「採購清單」,告訴人們如何改善企業治理。它的目的是做為討論研究的焦點,進而孕育一套新的道德體系—我們需要這些道德基礎,去重建和培養迫切需要的信任,才能舉步邁向未來。

本書由企業、政府、民間社會的重要領導人共同執筆而成,但願能為亞洲,也為世界其他地方,描繪未來應走道路的輪廓。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些會員與朋友,也參與這項計畫。我要特別感謝兩位人士—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和菲律賓前總統柯拉蓉很早就同意為本書撰稿。身處渾沌不明的環境,他們仍願就本質極富爭議的問題發表高見,這種態度令人激賞。感謝他們仍舊懷抱信心。

只有世界經濟論壇才能號召這麼多的作者濟濟一堂。他們的論點強而有力:少了全面道德管理(Total Ethics Management;TEM),你就無法成長。現在應該把注意力,從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轉移到TEM,以遏阻貪瀆腐化之風。

——伊藤友彥(Tomohiko Taniguchi),日經BP社主編


這本書的出版時機,再恰當不過了。值此之際,一般大眾對市場的信心跌落到近乎有史以來最低點,幸好書內作者發表真知灼見,侃侃而談如何借重這個地區本身的智慧與哲學傳承,以強化和復興亞洲的社會契約。關心亞洲未來走向的人,一定要看這本書。

——威廉.杜布森(William J. Dobson),《新聞周刊》亞洲編輯


對於肩負亞洲美好未來重擔的所有領導人而言,這本書有如羅盤指引迷津。

——​藤澤義之(Yoshiyuki Fujisawa),美林日本證券公司會長

羅耀宗 譯者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資訊新未來》、《富裕之路》、《解放型管理》、《浩劫1990》、《領導與整合》以及《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等書。

設有個人網站「自投羅網」(網址是http://homepage10.seed.net.tw/web@5/andrewlo0623/index.htm)。


蔡繼光 譯者

現任聯合報國際新聞中心召集人,譯有《國際遷徙與移民》、《征服世界的理念:廿一世紀的和平、民主、自由市場》、《湯姆的日記》、《公平賽局:小女孩與經濟學家老爸的對話》等書。


劉真如 譯者

台大外文系畢,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翻譯作品包括《這次不一樣!》、《賺錢,再自然不過!》等,譯作繁多,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章明儀 譯者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畢,美國杜更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萊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


吳國卿 譯者

臺北市人,1959年生,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主要譯作有《見證亞洲世紀》、《絕不讓步》、《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疫苗戰爭》、《刻意領導的八大修練》、《貨櫃與航運》、《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等。


林君文 譯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系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任兼任講師。


法蘭克—容根.李克特 編
曾任世界經濟論壇亞洲區總監,現於北京發展和管理歐洲跨國企業(European Multinationals)的中國業務。出版過數本談亞洲經濟與國際企業的書。
馬家敏 編
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國區負責人,耶魯大學和倫敦政經學院畢業,文章多發表於學術性和一般性期刊。

2004/05/31

BCB29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309-X

391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