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解凍兩岸20年
優惠價
85
$306

解凍兩岸20年

書籍介紹

本書記錄自一九九一年海基會、海協會成立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與重要事件。作者李建榮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

全書分為〈聽見溶冰的聲音〉、〈重返冰河期〉、〈半世紀後首度破冰〉、〈兩岸春回〉等四部,書末附錄〈兩岸互動大事紀〉。從兩岸兩會成立內幕、九二共識、辜汪會,到二○○五年連胡會的破冰,以至現在進行式的江陳會,李建榮或以資深記者的旁觀身分,或以黨務主管的參與者身分,娓娓重現兩岸之間交往及角力情形。

出版者的話 台灣有了新航程 高希均
推薦序 兩岸關係的連續劇 蘇起
推薦序 秉持專業精神,見證歷史發展 黃肇松
自序 兩岸兩會二十年 親身所見所聞

第一部 聽見溶冰的聲音
第一章 大變動的時代 首次進入大陸採訪
第二章 海基會、海基會成立 兩岸關係展開新頁
第三章 一中各表 九二年兩岸形成共識
第四章 隔離四十四年首度會面 辜汪會取得四項協議

第二部 重返冰河期
第五章 李登輝主政後期撕毀互信 兩國論中斷兩會會談
第六章 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反覆 兩岸無互信兩會未復談

第三部 半世紀後首度破冰
第七章 吳伯雄副主席首訪大陸 國共高層第一次公開互動
第八章 江丙坤緬懷與經貿之旅 為連戰訪陸鋪路
第九章 連戰和平之旅 兩岸走向雙贏
第十章 蕭萬長出席海南博鰲 胡錦濤親自與會
第十一章 吳伯雄胡錦濤對談 兩岸雨過天青

第四部 兩岸春回
第十二章 海基會海協會恢復協商 兩岸關係迅速增溫
第十三章 二十年來國際行 以務實走出活路
第十四章 從北京奧運到上海世博 國際盛會共創雙贏

結語 陸委會海基會跨過雙十年華 兩岸關係發展邁向另一台階

附錄 兩岸互動大事紀

兩岸兩會二十年 親身所見所聞

李建榮 本書作者

二十年了,我清楚記得二十年前,也就是一九九○年十月,首度進入中國大陸的情景。當時還很少見到「兩岸關係」的詞語,但二十年後,無論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新聞、及觀光旅遊,兩岸的接觸,可說是前所未見。兩岸的主政者與所有參與交流的團體、人民、同胞,都共同寫下了難得的歷史新頁。這部從衝突走向和解,從敵對偏執走向理解交流的潮流,還在往前推進中,她的盡頭會是什麼?時至今日,尚且很難以驟下定論,但是人民要安定、要和平的心願,開始受到重視,這是兩岸人民的一大福氣。

二十年來兩岸關係寫下歷史新章

在三十年前,在二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誰也料想不到,從二○○八年五月以後,兩岸關係竟然出現難得的進展:兩岸實現直接三通,一直難產的二次辜汪台北會談,由繼任者江丙坤與陳雲林實現,陳雲林還是剛卸任不久的大陸中央台辦、國台辦主任。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旅遊,短短一年,停留的大陸旅客便超過百萬人次以上,這不僅是歷史的新紀錄,也改寫了兩岸的歷史。關鍵在於曾經下野的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後,調整對大陸的政策,海峽兩岸雙方重拾政治互信,才有這番歷史的新機遇。

這二十年來的兩岸關係,尤其是突飛猛進,高潮迭起。從風風雨雨,走到雨過天青。在這個關鍵轉折的年代,我很幸運能夠親身採訪兩岸政策的劇烈變動,尤其近十年,更有機會近距離見證、觀察兩岸高層互動的變與不變。我認為蔣經國過世後的兩岸關係,一九九○是一個關鍵年代。這一年,台灣方面決定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次年更正式成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以及「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方面經過一番考慮,也成立「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國務院台灣辦公室」、「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雙方開始有了正式的互動對口機構。台灣長期所堅持的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政策,束諸高閣,走入歷史。

摘自《解凍兩岸20年》自序


推薦序一 兩岸關係的連續劇

蘇起 總統府資政、前陸委會主委

兩岸關係就像一齣連續劇。上演迄今超過二十年,持續叫座。不僅在兩岸視聽市場如此,在全球主要國家一樣廣受矚目。原因之一,當然是它直接牽涉兩岸的和平與戰爭,間接也影響整個東亞區域的安定與繁榮。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也是人類史上一個獨特的經驗。在二戰以後的四個分裂國家中,兩個已經統一。但兩越是經過十幾年的殺戮、上百萬人的傷亡才完成統一,所以基本是個大悲劇。兩德雖然不是悲劇,但它們分裂本來就是由於外力介入而造成;後來外力退出,它們自然就由分裂滑到統一,速度快得只能算是單元劇,而不是連續劇。另一個仍然分裂的兩韓,雖然偶有劇力萬鈞的戲碼上演,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但因為演員少(只有政府、沒有人民),劇本較單調,頂多算個懸疑恐怖片。

兩岸關係則不然。論「和平」或「統一」的條件,兩岸關係恐怕不及德、越、韓。台海兩岸不僅在人口、幅員、力量、制度、思想等方面的差距大於前三者。台灣內部還有三者都沒有的主張「獨立」的力量。

然而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兩岸之間卻仍然能夠上演高潮迭起、精采無比而且歷久不衰的連續劇,實在難能可貴。過去二十幾年間,兩岸舞台上的大小演員,及舞台下的製片導演編劇,不知換了多少人。

摘自《解凍兩岸20年》推薦序


推薦序二 秉持專業精神,見證歷史發展

黃肇松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

本書作者李建榮先生在青、壯年時期,曾長期擔任報社政治記者及廣播人,是不折不扣的資深媒體人。我有幸於一九九○年代與他在《中國時報》編輯部共事,共同度過那段波濤壯闊的歲月,也一起為打造新聞專業精神貢獻一些心力。

在那個階段,我負責主持《中國時報》編務,想推動一個「以寫作為本位」的編輯部文化,代替以行政為主體的結構。建榮時任《中國時報》政治組記者,認同此一看法,並具體提出建立資深記者制度的想法。當年《時報》的作風,有好的想法就劍及履及地推動,而且通常就由提出構的同仁負責落實。建榮寫新聞是快筆,做事是快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綜合歐、美、日本報社資深記者制度優點,草擬了《中國時報》編輯部「主任記者」制度。

我們的具體作法是,為了讓身經百戰的資深記者能夠發揮採訪寫作的專才和經驗,經編輯部人評會考評,擇優發表為主任記者,待遇比照副總編輯,工作上不必分心作行政,而是專心觀察及掌握社會變遷和社團發展,從事深入的專題報導和重要專訪,讓讀者能了解新聞全貌和事件發展趨向。

建榮及另一位政治記者張慧英,就是《中國時報》第一批主任記者,是資深記者的「領頭羊」;其後又增加了陳守國、王美玉、林照真、呂理穗等。

摘自《解凍兩岸20年》推薦序


出版者的話 台灣有了新航程

高希均

李建榮先生所撰寫的這本書,是兩岸二十年來互動的重要紀實。作者才思敏捷,觀察入微。他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

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我們真要慶幸雙方終於選擇了「務實的活路」。二○○五年四月,連戰「和平之旅」在北大演講時,所強調的「堅持和平,走向雙贏」,終於在兩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迴響。

馬英九於二○○八年執政後,正在逐步落實近年國共二黨所共同發表的聲明。這使得六十年來兩岸的緊張情勢與相互對抗得以改善。我們看到了兩岸直航、陸客來台、簽訂ECFA、外交休兵等等互利的政策,和平紅利漸漸發酵,台灣海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風平浪靜,國際友邦不再把台灣看成「麻煩製造者」。

從國際政治來看,「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最符合當前台、中、美的共同利益,這也是馬英九執政以來,獲得台灣過半數人民認同的政策。去年十二月的《遠見》民調已顯示:五成五的民眾認為,民進黨與大陸愈交流,愈能爭取台灣利益;五成四認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應該更開放。

當兩岸共同慶祝「中華百年」,以及兩岸交往二十年之際,兩個現象已經出現:一是兩岸合作交流的大氣候在逐漸形成,二是台灣全球化布局正在逐漸成形。

摘自《解凍兩岸20年》出版者的話

李建榮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我們真要慶幸雙方終於選擇了「務實的活路」。

面對「存異求同,兩岸雙贏」的大方向,台灣有了再出發的新旅程。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希均


兩岸關係就像一齣連續劇。上演迄今超過二十年,持續叫座。李建榮在書的前半部,以資深記者的旁觀身分,向讀者娓娓解說兩岸如何從敵對走到對話,從陌生走到握手;在書的後半部,他以參與者的身分,透過幾個重大事件,重現當時兩岸之間的交往及角力情形。明眼人應可看出,其中「見人所未見」之處,當然就是他本人發揮重大影響力之處。

──總統府資政、前陸委會主委 蘇起


李建榮累積在中國大陸採訪的經驗,體認兩岸和平交往的重要性,也參加不少有關兩岸接觸、溝通、交流的重大事項。本書在行雲流水般深具可讀性的暢述中,流露對兩岸未來發展的期待。我深感此書不是政治人物的回憶錄,而是李建榮「主任記者」的又一佳作。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 黃肇松


李建榮 作者

八二三砲戰後出生於桃園濱海的新屋鄉,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一九八四年任「正聲電台」播音員、新聞編輯、記者。一九八八年起擔任《中時晚報》記者、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一九九五年轉調《中國時報》,歷任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主筆、總編輯特別助理、主任記者、編輯部專題策畫組主任。二○○○年六月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節目部經理、副總經理、董事、代理總經理。歷任:行政院記者聯誼會第一任、第二任會長、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廣電基金董事、台北市記者公會常務理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辦公室顧問、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辦公室主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兼發言人現任:亞洲物流公司董事長、海基會顧問、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著作:《連戰風雲》、《轉變》、《藍天再現》、《關鍵決策──319之後的國民黨決策內幕》、《歷史的轉折點──連戰大陸行》。


2011/04/25

BGB315A

天下文化

平裝

15x21cm

黑白

9789862167175

318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