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台灣社會近年來不斷注入新動力,並產生相對應的流行名詞與新文化。中國時報特別找出十二個能夠彰顯當前臺灣核心價值的關鍵字,希望呈現讓台灣建立自信、與眾不同的社會前進動能,並藉此與讀者共同掌握台灣社會脈動,帶著多元自信的視野審視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十二個關鍵字,深刻傳達了台灣社會近年營造出的新趨勢與活力,節奏明快而熱血帶勁,多元融合而無所不包,描繪當前台灣最豐富多元的風景與願景。
在這塊土地上,無論政治、經濟、民生、文化各領域,皆以百花齊放之姿綻現。在原有的基礎上,包容、改變和創新,創造了目前台灣繽紛、多元的樣貌和價值。就在這樣生機蓬勃的氛圍中,台灣社會邁開步伐向前行。
序:張瑞昌
開講:
多元民意談天說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好呷:
吃吃喝喝回味無窮,大江南北口味無所不包
紅不讓:
最熱血的加油聲,奮力拚出輝煌戰果
MIT:
勇於突破創新,提升品牌形象再造高峰
台客:
跨越族群的混搭文化,中西合璧兼容並蓄
志工:
發揮利他精神,貢獻所長回饋社會
快活:
元氣十足有精神,活得健康又暢快
無米樂:
疼惜向天奮鬥的心,腳踏實地追求農業永續
那魯灣:
原住民共同象徵,我們都是一家人
保庇:
敬天地祭鬼神,求善報心誠則靈
給力:
酷炫有力真帶勁,兩岸互相加值共創華流
台灣夢:
人人擁有平等機會,懷抱希望追尋夢想
回首關鍵每一步
引領台灣前進的十二個座標
張瑞昌
一年前,時任調查採訪室主任的何榮幸和我討論策畫「台灣關鍵字」的年度專題,心中勾勒的共同景象是找尋十二個能代表台灣社會變遷軌跡的代名詞。對同是五年級生的我們而言,從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投入新聞工作至今,不僅曾經歷過街頭運動狂飆的年代,目擊各種社會力宛若猛虎出柙般流竄,也見證了一波波的民主轉型和媒體革命,深刻地體驗到台灣社會的蛻變與成長。
然而,解嚴後迸出蓬勃生命力的台灣社會,經過二十五年的淘洗後,又產生了哪些變化,並且從中淬鍊出什麼樣的新生力量?身為曾躬逢其盛的新聞工作者,我們渴望獲知答案,因而孕育製作「台灣關鍵字」這項專題的初衷。
懷抱著這份初衷,在反覆交換意見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將十二個代表台灣的「關鍵字」定位為引領台灣前進的社會新動力。平心而論,當時頗有向一九七○年代初期引起議論的〈台灣社會力分析〉一文效法之意,但在執行後,更有意義的卻是透過爬梳、整理出自解嚴以來帶領著台灣向上提升的群體價值和社會動能。
確切地說,那是深藏在台灣各個角落,並且在迭經政治、經濟、族群、文化等各種劇烈衝突後,卻依舊根深柢固、歷久不衰的民間社會力。
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台灣媒體業面臨最寒冷的冬天,《中國時報》於8月1日成立調查採訪室,延續資深記者部門的時報傳統,以企劃新聞專題、深度報導及調查採訪為宗旨,為讀者掌握社會脈動、解析政經趨勢。中時調查採訪室成立迄今,先後推出「我的小革命」、「消失與重生」、「新故鄉動員令」、「台灣關鍵字」等系列專題,獲得吳舜文新聞獎、真善美新聞獎與社會光明面新聞獎等專業獎項的肯定。相關報導並集結成冊,有《我的小革命》、《民國九九,台灣久久》、《台灣限時批》、《台灣的驕傲》等著作,深獲各界好評。
2013/02/28
BGB361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彩色
9789863201366
303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