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唯有觀念,是突破與超越今日多變世局的關鍵。《思維遠見》傳播進步觀念,兼及宏觀的胸懷與見識,高希均、王力行、張作錦各自分享25年來的前瞻思想與人生經驗。
卷一【觀念先行】:觀察的觸角從兩岸擴及全球,探討台灣提升競爭力的決策點。
卷二【縱橫書海】:精讀書籍、意見領袖所傳達的訊息,提出建立美好人生、進步社會的方法。
卷三【古今之變】:從文學詩詞、歷史掌故中,重回歷久彌新的古人智慧,觀照政局、社會現況。
【序】思維遠見◎高希均、王力行、張作錦
「決策錯誤」比白色恐怖更恐怖
──如何成為別人樂意模仿的吸引力之島
台灣的管理水準要與世界接軌
──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
兩岸如何「和平共處」
──對策之一即是:共裁軍費共救窮人
「改變」與「決斷」
──佛里曼說得對:Price Matters
「成功」與「實在」
──讓兩岸在和平環境中創造美好生活
十八世紀「分工」創造人類繁榮,
二十一世紀「整合」帶來世界和諧
以「兩岸和平」與「台灣信心」,
開拓第二個「中華百年」
人人都有天賦
──認識資質,成為快樂鬥士
追尋移動的天堂:快樂
──嗅著快樂的氣味,聞到哪裡就走到哪裡
有趣的閱讀
──佛克曼醫師的機智故事引人入勝
擴大生命的空間
──透過閱讀和旅行,叩問生命的意義
改善世界的人
──冷靜的腦加上溫暖的心
企業人的倫理心智
──正向思考,對自己與社會負責
《連線雜誌》的新媒體實驗
──大眾智慧改變媒體
創意當紅
──多用創造、感覺的右腦力量
做個能適應與改變自己的領導人
──文化智商是全球化領導人的必備特質
沙盤演練社會的變遷
──透過討論,挑戰根深柢固的舊思維
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在行動、實驗、質疑與再行動中發現自己
企業的思維更新
──藉提供工作機會,為世界和平開路
當比爾蓋茲走近貧窮
──創意性資本主義改善弱勢者的生活
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大學該教給學生的八大能力
文化,是一種集體價值人格
──讓社會的精神文明有魂有魄
移民上海?
──最開放、最現代化、最兼容並蓄的城市
二百年前的智慧
──世界最早討論教育的文獻《卡爾.威特的教育》
適應優勢更是優勢
──學習更快速的預測和適應複雜的環境
匆匆 vs. 緩慢
──實行珍視生活的慢生活運動
人生的職責
──做對社會帶來希望與益處的工作
用文學開啟世界
──文學作品成為認識各國文化的最佳入門
女人總是怪自己
──從《妳的成功遊戲書》找出化解之道
尋找世紀宋美齡
──從紀錄片了解最堅毅的第一夫人
李光耀
──從資政到導師
等待山移的韓第
──人生需要目標和意義
誰應讀康有為「慎左右」的上書?
──領導人身邊不可有「逢君之惡」的人
民進黨必能消除黑金?
──輿論監督、選票制裁,捨此別無他途
錢躍囊中妨痛哭
──若堅持正道行事,無人能左右自己
請外省政治人物全數退出政壇
──讓國家的問題不再被「省籍情結」遮掩
請外省人退出政壇
──在「多數統治」的原則下,致力政局安定
一面「建國」,一面「建台」,可乎?
──請「獨立建國」人士一起愛台灣
台灣獨立的「藍海思考」
──爭取大陸人民支持,成為互利的戰略伙伴
春來江水「綠」如「藍」
──為台灣人民尋找太平歲月
台灣的貧窮,並非「不勞而獲」
──執政方向錯誤拉下台灣競爭力
有沒有人「唱衰大清」?
──古代沒有媒體,卻有亡國之君
大夫無私交,也無私怨
──以公為重,從大局著眼,是天下第一等情操
美國總統只有一個博士
──談國家元首的學歷與勳業
黃金打造小平傳,一本台幣上十萬
──政治風氣總是帶壞社會風氣
北大會為胡適樹像?
──自由主義者胡適在大陸的處境
不敢橫眉,不願俯首
──在魯迅故居談魯迅婚姻
總序
我們三個人曾經各選了十餘篇文章出了一本「共選集」,取名《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在序中有這幾段話: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另二位的文章,才有『市場價值』。為了要減少個別出版文集的風險,以及模糊責任的歸屬,『共同出書』是一個三全其美的辦法。當市場出書量愈多,每本銷售量愈少時,我們變成了市場法則的忠實信徒:『減少兩本書的出版,來換取一本書的銷量』。」
「共同出書的好處是:如果讀者果然驟增,則內心可以暗暗竊喜;如果市場反應冷淡,『問題或者不全出在我身上。』總之,自己內心有一把尺:『成』,自己有份;『敗』,則別人也有份。三人禍福與共,變成了『文人命運共同體』。」
「『共同出書』就像共同基金,符合風險分散原則;也像集體領導,沒有人負責。如果其中一位(王力行的《無愧》)曾有三個月暢銷十八萬冊的記錄,說不定多了二位作者,可以如虎添翼,產生等比成長、超越五十萬冊的可能!人不能沒有夢,文人尤其不能沒有『暢銷夢』!」
「『共同出書』在內容上呈顯了三個作者在《遠見》雜誌所撰述的主題:高希均的『觀念衝擊』,王力行的『鬧中取靜』,張作錦的『媒體前瞻』。讀者閱讀本書,一如進入自助餐廳,可隨自己興趣,自由挑選。題材的多元,完全符合網路時代中,尊重消費者個人化的新趨勢。」
(二)
十一年過去了,在《遠見》慶祝二十五週年之際我們又再合出一本取名《思維遠見》的選集。《遠見》問世廿五年剛好出版了三○○期,每月一篇的專欄,我們共寫了近九○○篇。如果要指出挑選出的六十餘篇有一個特點,那麼
王力行的核心思維是「解讀趨勢」。
張作錦的核心思維是「穿透古今」。
高希均的核心思維是「接軌世界」。
綜合這些文章的三個面向,也許正反合「思維遠見」。
當初創辦《遠見》時,英文譯名沒有用Vision,或者Foresight,而取了Global Views,即是要特別用心地鼓吹「世界觀」─向世界上先進國家的高規範、高標準、高成就學習。
二十五年來的《遠見》是為讀者開拓視野與格局,引導向外的路,推開向外出的門,激發向外學的心。 我們奢望遠見這本雜誌以及這本選集,會變成台灣社會前進的動力。
(二○一一年四月卅日台北)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王力行,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執行長。政大新聞系畢業後,一直獻身於新聞及出版事業,在1970年代主編《婦女雜誌》與《綜合月刊》,並赴港任《中國時報》香港辦事處主任。1981年與高希均、殷允芃共同創辦《天下雜誌》,並任副總編輯。1982年創辦「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創辦《遠見雜誌》。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執行長。
擔任《遠見雜誌》總編輯期間,帶領雜誌獲新聞局雜誌報導金鼎獎、雜誌公共服務金鼎獎、花旗銀行財經新聞獎、新聞評議會兩岸新聞報導獎、吳舜文新聞獎等獎項。獲選為政治大學八十風雲校友、107學年度傑出校友。著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請問,總統先生》、《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與時代的對話》、《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一生帶著走的能力》等書。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終身只有一個工作:記者。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哪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誰說民主不亡國》、《江山勿留後人愁》(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
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星雲真善美新聞獎「終身成就獎」、總統文化獎和二等景星勳章。
2011/05/20
BGB317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7434
302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