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讓思想成為引領前行的力量★★
– 從全球視野出發,思索台灣如何在地緣政治中憑藉「軟實力」突圍 –
– 從人文關懷出發,反思社會轉型中的價值選擇 –
– 從文化傳承出發,記錄媒體與思想如何塑造台灣的精神基礎 –
由高希均、王力行、張作錦三位作者共同合著,是一部兼具思想厚度與時代關懷的合集。三位作者皆是深耕於出版、媒體與思想界的引路人,以跨越數十年的實踐與觀察,凝結成一部獻給台灣與華人社會的思想之書。
.高希均教授〈觀念衝擊〉
從宏觀角度剖析台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的夾縫中,如何憑藉「制度治理」與「文明軟實力」找到定位。他強調和平、進步與開放是台灣未來的必修課,並以歷史經驗與國際對話,提出「軟實力之島」的構想。
.王力行發行人〈字裡行間〉
以深厚的人文底蘊,關注時代中的價值抉擇。她筆下的故事與評論,提醒讀者如何在快速變動的世局裡,保持理性、守護信念,並將理想落實於現實行動中。
.張作錦顧問〈人文與政治之間〉
以記者與文化觀察者的視角,紀錄了台灣社會轉型與媒體發展的關鍵時刻。他筆下既有對人物的深刻刻畫,也有對文化傳承的前瞻思索。
全書不僅是思想的結集,更是跨世代的呼籲:在動盪與挑戰中,唯有前進,才能開創新局;唯有思維更新,才能立於不敗。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照片集錦
見證里程碑
攜手大師
致敬先行者
總序 傳播前進的思維
觀念衝擊.高希均教授
第一部 立足台灣,開創軟實力
01 向廣受台灣人民尊敬的經國先生學習——接任總統繼承者的必修課
02 打造軟實力 台灣新方向——開放.文明.進步.學習.和平
第二部 守望和平,共創未來
03 2022—23:唯有和平:才有這一代的安定,下一代的發展
04 星雲大師的最後懸念——兩岸人民共同擁有「和平幸福」
05 投資軟實力帶來和平與幸福,軍火硬實力帶來戰爭與恐懼
06 唯一亞裔曾擔任過美政府二個部長──趙小蘭攀登人生另一座高峰:促進「美中台」的「和平交流」
07 只要「追求和平」,才能化解「艱難的抉擇」
08 奈伊教授的遺澤——軟實力使小國「不弱」,大國「不霸」
第三部 承傳價值,厚植教育
09 畢業典禮的講話——台大、清大、興大
10 謝孟雄是我佩服的院長與校長
11 使命必達,隨時報到的胡志強
字裡行間.王力行發行人
第四部 向翻湧的科技求智
12 資訊要丟,知識要撿
13 無法被科技取代的才能:創意
14 科技太快,遲到的你怎麼辦?
15 內容不能白吃午餐,知識一定要能付費
16 有了AI,人生還有意義嗎?
17 你的工作不見後怎麼辦?
18 科技把事做對,人決定做對的事
第五部 為多變的國局定向
19 考驗
20 無春年,盼永無戰爭
21 信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22 誰能不在乎地緣政治?
23 俄烏戰爭中,重讀《梅克爾傳》
24 從新加坡看台灣,人民利益即是國力
25 讓ChatGPT 來選總統吧!
26 文化可以翻轉企業,軟實力翻轉國家
27 香港沒救了嗎?更重要的是找出路
28 拜訪新加坡外交長才馬凱碩——和平避戰,長保美中台幸福
29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第六部 對喧囂的社會發聲
30 星雲大師點滴開示
31 大衛.布魯克斯的人生寫作:從理性到感性
32 在歲月裡淘金的嬰兒潮世代
人文與政治之間.張作錦顧問
第七部 看台灣:文化的省思
33 彈丸小國的生存之道
34 台灣能有「好人政治」嗎?
35 台灣是全世界最難存活的國家之一
36 從前重學力,現在重學歷——你們既然那麼歡喜文憑,我就給你們造個假的
37 司法人員不可「多行不義」――回顧審判「退報運動案」的幾位法官
38 千秋功過,由人評說――蔣介石日記流亡、回歸與出版的波折
39 相看兩不厭 仍是沈君山
40 團結就是力量――牛哥、中園、青年黨
41 在聖歌聲中送別彭歌
第八部 觀世界:真相的注腳
42 誰家的孩子在攻台第一波傷亡名單上?
43 逃出大英博物館――中國人要怎樣追討流失海外的國寶
44 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布林肯他終於吐露了真言
45 國家只能「以實力地位出發」:我們要怎樣爭台灣的國際空間
46 一通來自阿富汗的電話――我們生活在一個詐騙的環境裡?
47 台灣會成為另一個烏克蘭嗎?
48 媽祖救得了川普?
第九部 論價值:人心的坐標
49 當網路取代了報紙
50 國家是我們的青山
51 當年的軍閥尚知尊重教育:在《大學的脊梁》新書發表會上講話
52 天下之變,祇為混淆是非,麻木不仁
53 「周公屠虎」及其他──兼談區桂芝老師和游錫堃院長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榮譽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暨發行人。政大新聞系畢業後,一直獻身於新聞及出版事業,在1970年代主編《婦女雜誌》與《綜合月刊》,並赴港任《中國時報》香港辦事處主任。1981年與高希均、殷允芃共同創辦《天下》雜誌,並任副總編輯。1982年創辦「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創辦《遠見》雜誌。
擔任《遠見》雜誌總編輯期間,帶領雜誌獲新聞局雜誌報導金鼎獎、雜誌公共服務金鼎獎、花旗銀行財經新聞獎、新聞評議會兩岸新聞報導獎、吳舜文新聞獎等獎項。獲選為政治大學八十風雲校友、107學年度傑出校友。著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請問,總統先生》、《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與時代的對話》、《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一生帶著走的能力》等書。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終身只有一個工作:記者。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哪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誰說民主不亡國》、《江山勿留後人愁》、《姑念該生》、《今文觀止》(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
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星雲真善美新聞獎「終身成就獎」、總統文化獎和二等景星勳章。
2025/10/30
BGB616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2.5cm
黑白
9786264176095
288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