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不要再把這段時間想成「中年危機」,這其實是旅程的開端—追尋幸福快樂的中年探索之旅。如果逃避面對未來,就無法獲得這段時間能夠帶給我們的甜美果實。
圖片來源:PEXEL,CC0 Licensed.
在尋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條路上,雅莉安娜並不孤單。有數百萬人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間點,通常是在40到60歲之間,開始意識到生命的大限,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開始問自己:事業的成就是否帶來了幸福?這種心情甚至有個專屬名詞:「中年危機」。
當代神話學大師暨作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經如此巧妙形容中年危機:「當你爬到梯子頂端,卻發現根本爬錯了牆。」
在這個時間點,許多人重新評估自己的成就是否符合夢想。我們經歷一段反思與再評估的過程,清算人生走到了哪裡、要繼續往哪裡走、我們成了什麼樣的人以及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夢想是否已經實現?如果沒有,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實現?如果夢想已經實現,結果是否帶來了我們期望的快樂滿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下一步是什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該怎麼做才能獲得快樂滿足?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為了什麼而活在世上?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改變的第一步,推動我們在事業、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且在婚姻、人際關係、經濟和健康等方面做出重大轉變。
這也是一段轉型期,或許是人生最重要的過渡期之一—孩子離開家或搬回來、自己開始承擔照顧雙親的責任、成為祖父母、轉換工作跑道、外表和身體健康起變化,而且,這或許是成年以後我們第一次發現自己有時間去追尋一輩子的夢想。
這段時期可能充滿刺激與挑戰,有些人可能會寧願時光倒流,回到記憶中無憂無慮的歡樂年華,不像現在必須正面迎向充滿未知的生活,而且可能是計畫之外的生活。
讓我們做個約定,好嗎?不要再把這段時間想成「中年危機」,這其實是旅程的開端—追尋幸福快樂的中年探索之旅。觀點不同,結果也不同;如果逃避面對未來,就無法獲得這段時間能夠帶給我們的甜美果實。如果四、五十年來我們一直在「不用腦變老」,就很容易陷入「老化等於退化」的心態,也難怪會把這段時期稱為「中年危機」了。只要開始用心生活、用心變老,就會把這個過程視為成長,發現持續進展的新契機。
(本文摘自《50+好好:顛覆年齡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