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年紀變大最棒的就是能夠自由自在去做想要做的任何事,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歐普拉60歲生日感言
我不覺得自己老,不覺得自己在走下坡;我正站在山巔,我喜歡這裡的風景,開始思考接下來要攀爬哪一座山。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出現「長壽不稀奇」的年代──如果你今年五十歲,眼前還有三、四十年的歲月。這個新的生命階段給予我們更多時間慷慨付出、自我實現、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年齡增長代表持續的成長,熟年是一段繼續前進、不斷開展的故事。
我們關注的焦點與其說是「老後」,不如說是「生活」。
我們依然懷有夢想與目標,積極探索新的人生角色並重新自我定義。
我們不再計劃度過傳統的退休生活,而是期待度過三、四十年充實豐富的人生。
我們不該接受和延續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年紀」不是讓人害怕、必須全力對抗的事,而是讓人欣然接納的過程;個人和社會都要迎向全新的機會與挑戰。
我們的老年風景,取決於生活中每一天所做的選擇——
.如何提升健康,作為追尋幸福的基礎?
.如何做務實的財務規劃,使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如何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累積情感資本?
.如何安排老後的居所,兼顧安全、自主與經濟?
.如何維持某種「工作」形式,和社會保持連結?
.如何讓心智更敏銳,持續學習與創造?
.如何盤點半輩子的人生智慧,傳承年輕世代?
此外,我們必須重新建構社會制度與公共政策,包括醫療保健、工作與退休、財務規劃、都市計畫、住宅改造、社區發展、社會福利、教育學習……等各個層面,再加上「創新」與「科技」的推動,打造讓所有人安心終老的社會──熟齡族群被視為寶貴的公共資產,能夠獲得所需的照護、資訊和服務,老得有尊嚴、有目標、有意義。
我們必須鼓吹倡議,促使改變發生。我們必須改寫規則。
生命像座巍峨的山峯,我是否為這趟旅程儲存足夠的精力?
是該為另一場登山之旅接受訓練與做好準備了。
前言 顛覆年齡的想像
1 熟年和你想的不一樣
更長壽,更健康
生命歷程的重新定義
延長的中年期
熟年的五項新事實
愈活愈快活
2 遇見現在最美好的自己
抗老不如抗歧視
五十歲又怎樣?
「也不想想看你都幾歲了?」
3 設計理想老後生活
中年探索
追求幸福
傳承和使命
下一步是什麼?
活出美好人生
4 儲存健康資本
改變健康文化
從「病人」轉變為「醫療消費者」
5 打造安樂窩
改造你的家
交通便利性
居家安老以外的更多選擇
6 為未來理財
改變談話內容
為了美好人生而儲蓄
從計算數字轉為想像未來
開創新的未來理財之道
為未來理財的新方案與工具
7 在人生下半場貢獻所長
推翻成見
活用經驗工作到老的創新方案
8 翻轉刻板印象
健康
財富
自我
9 熟年生活新願景
熟年的四大自由
行動方案
前言 顛覆年齡的想像
我們只會變老,不會變年輕,不論如何努力也沒辦法逆轉青春。不如讓我們重新定義現在的年紀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我可不想再回到三十歲,你呢?當然,有時候我會希望能夠看起來像三十歲,感覺像三十歲,但是歲月帶給我的經驗和智慧使我受益良多,無可取代,千金不換。
今日五十歲以上的人面臨與以往不同的挑戰,和三、四十歲世代有著不同的目標。我們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受到不同的動機驅動。人生經驗讓我們學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這些塑造我們的經驗,包括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從歷練中獲得的智慧,以及因為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而獲得的安適感。
我們是照顧者,可能是照顧年邁雙親的成年子女、是照顧兒女的家長、照顧孫輩的祖父母,或是以上這些角色的組合。
我們這一代的人富有行動力,渴望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我們不斷尋求機會,並且在機會出現時牢牢把握。這種樂觀的態度,這種想要按照自我主張生活的欲望,想要有所作為、改變世界——是實實在在的念頭,使我更加堅信,沒有人應該因為年紀而受限,人生經驗是有價值的。
但我也知道,這個世代仍然要面對現實的挑戰,很多人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竭盡心力,包括健康、財務、照顧自己和家人。他們不願意被這些問題打敗或因此受限,想要奪回人生的掌控權。
為了讓中年世代迎向挑戰,擁抱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必須顛覆對「老年」的印象。我們必須改變面對「變老」這件事的態度,從害怕恐懼轉為欣然期待。
讓我們來改變這一切吧!我們早就該這樣做了。改變談話的內容和方式,就能改變現實。首先就從個人和社會最需要改變的三個領域開始:健康、財富、自我。
第一步,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身心的健康,而不是著重於衰退的情況;我們該做的是預防疾病、增進身心健康,而不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們也需要理解,財富不是指有錢到超乎想像的程度,真正的定義應該是擁有「財務韌性」,不會到老來才發現錢不夠用。如果能使熟齡族群積極投入工作與就業,將更有可能促進景氣繁榮而不是造成社會挑戰。
最後,我們必須發自內心改變看待自己的態度,從「年齡增長代表走下坡」轉變為「年齡增長代表持續的成長」。
如果我們能夠顛覆年齡的想像,欣然擁抱熟年,認為這是值得期待的生命階段,就能開始創造真正的機會去活出我們一直想要的人生。
國際好評
本書顛覆刻板印象,啟發我們重新思考「老」和「老年」的意義。
——邦諾網路書店讀者俱樂部(Barnes and Noble Reads)
這本書是為所有年齡的人寫的,以正向積極的觀點和別具創見的提議,指出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賺錢的自由、學習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由。不管是熟齡族群或年輕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書單雜誌》(Booklist)
人生中的每一年都是一份禮物。本書挑戰一般人對「變老」這件事的刻板印象,幫助所有人活出精采的每一年。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臉書(Facebook)營運長暨非營利組織Lean In創辦人
詹金斯把過時成見通通打碎,讓我們看到熟年期可以和壯年期一樣有貢獻、有目標、有意義。本書適合所有致力活出積極人生的人,不管幾歲。
——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總裁暨主編
國內名家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雖然肉體的青春留不住,但是心靈永遠保持著學習成長的動力,就是青春最佳的定義。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有責任重新定義「老」這個字,在年齡增加的歲月裡活出「不老」的姿態。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著有《享受吧!50後的第三人生》)
這本書提出許多關於熟年的智慧、知識和資訊。與其看電視,不如把書中的行動方案付諸實踐。加油,人生太精采,而且多數精采的事都還沒出現。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
當今老人的面貌已經改變,年齡不再是定義我們是誰、能做什麼的條件。唯有先翻轉自身的觀念,才有機會翻轉體系,最終翻轉老年。這本書就是你顛覆年齡想像的開始!
——楊寧茵(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
唯有正視老,才能自在談防老。書中許多實例,告訴大家如何老得很精采、充實熟年的人生,提升健康、財富及美好的生活,好讀推薦。
——詹鼎正(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
光是「50+好好」這個書名,就會讓很多熟齡族群感到好奇和興奮。整本書的訊息很清楚:不要讓「老化」成為「熟年新生涯」的阻礙或負面因素。這本書不只是對「新熟年人」的個人諄諄建議,而是勾勒出讓更多熟年人過有尊嚴、健康、積極、平安的「好社會藍圖」。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現任美國退休協會(AARP)執行長;該協會是全世界最大的無黨派非營利組織,致力改革社會,提升熟齡族群的生活品質,鼓勵熟齡族群參與社會,老得有尊嚴、有目標、有意義。
詹金斯加入AARP前曾任國會圖書館營運長,榮獲國會圖書館傑出服務獎、科技業年度女性領袖獎。其他重要事蹟包括獲選美國國家品質獎研究員、2013年榮獲非裔婦女會經濟發展獎、2013年及2014年入選「《非營利時報》影響力人物 Top 50」(NonProfit Times’s Power and Influence Top 50),並於2015年獲《非營利時報》提名為「年度非營利組織大人物」(Non-Profit Influencer of the Year)。現居維吉尼亞州北部。
台大外文系、師大譯研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致命廚娘:不要叫我傷寒瑪麗》、《從No到Go》、《致命的均衡》、《讓孩子不被未來淘汰的7種關鍵能力》等。
2017/10/23
BBP45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2405
288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