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從普林斯頓大學的實驗可見學生都抱持著對未來不用負責、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的心態,但是,其實現在與未來,都是同一個自己啊。那為何如此呢?因為這只是欺騙,對於現在有利無害,不是真的承諾,所以選舉開空頭支票很正常啊!
圖:unsplash 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
洪蘭教授翻譯過很多有關大腦與認知科學的書。但這一本書則是她親自執筆的短篇集結,針對時事、生命價值觀、學習、生活、助人、文化等向度的針貶,特色在於運用大腦認知科學的案例印證,看來輕鬆,卻收穫滿滿,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書籍。
年底選舉快到了,媒體捕風捉影,又是鬧得沸沸揚揚,這兒就引述書中一篇來說說「候選人為何敢開空頭支票」,書中提及,普林斯頓大學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實驗者請大學生以為了科學為理由,去喝一個番茄醬加醬油的難喝飲料,問他們現在喝,願意喝多少?下學期再來喝,願意喝多少?也要他們估計自己的同學,願意喝多少,結果不論是下學期自己或預測其他同學可以喝的量,都可以喝上半杯,但是現在自己頂多喝兩湯匙,可見對未來總是抱著不用負責、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的心態,但是,其實現在與未來,都是同一個自己啊。那為何如此呢?因為這只是欺騙,對於現在有利無害,不是真的承諾,所以選舉開空頭支票很正常啊,因此,了解人類的這種特性之後,在選舉時更要謹慎判斷以選出較好的人才。
但是如何判斷呢?我提出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這個選舉支票是不是有伴隨著特殊的行動產生,還是只是口頭喊喊,以研究案例來看,Katie Baca-Motes et al.,( 2012)想知道酒店住客是否會對愛護環境的行為做出“承諾”,而進行了一項研究。當旅客抵達美國加州的一家飯店時,會被要求閱讀一段關於飯店承諾推動環保行動的簡短說明。其中一組旅客會被問到是否願意支持環保行動——重複使用房間的毛巾。第二部分旅客也被問到一樣的問題,但同意的人要戴上一枚胸針,以代表他的承諾,結果做出特定承諾戴上胸針的第二部分旅客,落實環保行為的比例則比一般人高出 40%。人們只要做出了承諾,又有伴隨特殊的計畫與行動時,他們就傾向於把它變成真實的行為。這樣知道如何辨別空頭支票了吧!
我在大學教導健康潛能的課程,所謂潛能開發指的是以大腦為基礎的學習,對於學習給予更多的協助,與洪蘭教授所提一致,本書提及神經元是用進廢退,沒有用到的神經回路會被修剪,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再回頭去改變大腦,所以我們的心智健康操縱在我們的手裡,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使我們的神經元再生,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潛能不斷地激發,因此快去看這本書吧,讓自己具有更厚實的科學基礎來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