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你選擇混亂,勢必要在這些混亂當中擁有某一種程度的秩序,讓你可以用某種簡單方法,找到你需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海苔熊提供 文: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
「你的東西是不是都會長腳?訂書機用過不會歸位嗎?」老媽一邊說,一邊拉著我的耳朵,同時另一隻手把訂書機掛回筆筒。
「那個我等一下還要用啦!」我抗議說。
「還有這些考卷,不是跟你說要分門別類放在資料夾裡面嗎?你這樣考前複習的時候找不到又要找我!」然後老媽鬆開手去整理我的考卷,我大聲慘叫!
「不要弄啦,你整理我才會找不到!」(其實這不一定是真的,不管有沒有整理我好像都會找不到)
上面一段就是阿熊我小學六年級每天上演的戲碼。你也是這種「亂得很有型」的人嗎?整張桌子可能堆滿各種的書籍、雜物、便利貼、飲料罐、吃一半的便當盒,旁邊的人都看不下去想要幫你整理,他們都覺得你人生這麼混亂真是一場悲劇,但其實你想說的是:停!你們插手整理,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你是混亂人嗎?
一如往常我的寫作習慣,我們一起來檢核下面的內容,你符合幾項:
才剛整理完桌子,下定決心要過新的生活,一星期之後,這張桌子又好像被核彈炸過。
排定好讀書計劃、甚至把該做的事情分成重要、緊急、不重要和不緊急,但不管你事前策劃了多久,所有的事情最後都變成又重要又緊急。
每年年底興致勃勃買好了漂亮的手帳,但是寫了三頁,它就不知道被你丟到哪裡去了。
總是在找不到東西之後,告訴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放回原位,可是下一次一樣找不到。後來你終於妥協了,不重要的東西,就買新的。
剛買電腦的時候,想說要來好好整理、分門別類,建立了許多資料夾。一個月過去,你發現存放最多資料的資料夾叫做:桌面。
買了「X大生高效率筆記術」、「XX經理教你學會時間管理術」、「X然X動的整理魔法」之類的書,想說發憤來改造混亂人生,但是書常常只看了兩頁,也只學會了你原本就會的技術:混亂術。
如果你符合上面這六點,那麼代表你跟我很像(等等,你不會期待我要給你個什麼診斷或標籤之類的吧?),所以當我朋友在推薦這本《不整理的人生魔法》的時候,毫不猶豫就去找來看,可是看的過程真的是洗三溫暖,從期待、失望到重燃希望。
本書的九點摘要
第一章:面臨困境的時候,人反而能夠更有創造力。許多音樂創作者,在危機重重之下,反而寫下了傳世的作品。
第二章:按部就班的員工管理,雖然比較和諧、沒有壓力,可是卻缺乏創造力。反觀有各種衝突、爭端的組合,反而能夠激發大家的創意和表現,但同樣的,壓力也比較大。
第三章:一塵不染、井然有序的辦公室,不一定能夠有好的績效,有時候反而會讓員工有壓迫的感覺。最有效率的辦公室,是能夠讓員工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空間。
第四章:有些時候即興的表演和演說,反而能夠感染更多的群眾。不過前提是,在那之前,你有很多的練習經驗——否則如果你今天經驗是零,還想要即興,那麼最後可能只會GG。
第五章:如果你現在狀況很混亂,千頭萬緒不知從何開始,那麼很簡單,只要把你對手的狀況弄得更混亂就可以了。
第六章:過度精確的規則、設計良好的街道、缺乏變通的條約,看起來滴水不漏,但還是有可能會出錯。那該怎麼辦呢?差不多就好了。這個章節裡面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法則,教你不用太多腦袋,就可以有一個「還不錯」的表現。
第七章:老實說我覺得這章的知識量比較低,主要是在講,如果我們過度依賴機器,很可能會發生慘劇(這個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啊! )。但一個比較有用的線索是:當機器不再能夠幫我們做好所有的事情,我們就得好使用自己的大腦。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員工用腦,那就把情況變混亂吧(前提是他們沒有想離職)!
第八章:這個章節主要談到多元種族的重要性,我覺得知識量最低的章節應該是這個,並不是因為這章寫得不好,而是因為相較於美國,台灣的種族多元性以及種族歧視的狀況並沒有那麼嚴重,比較難有貼近書中例子的感覺——我本來是這樣想的,直到我想到台北車站大廳的移工,突然又覺得書裡面描述的感覺似曾相識。總而言之,多元的種族和組成往往讓我們更有韌性(前提是這些人能夠互相包容溝通)。
第九章:整本書最「有用」的一章。倘若你有這篇文章一開始我所提到的六大困擾,並且想要找到解決之道,那麼我衷心建議只要看這章284頁到290頁就好了。
第九點聽起來好像整本書其他的部分很雞肋,但如果你根本沒有要改變,並且想要說服別人你「亂」是有道理的,那麼整本書都可以當作你的武器。
後記
很多年以後,我終於想起小學六年級的我到底為何那麼在意自己的書桌不能給別人動。因為看似混亂的桌面,其實左邊放的是常用的考卷,右邊放的是常用的文具,桌底下堆積的是不會用到的東西,抽屜裡面塞的,是不能給媽媽看到的秘密。媽媽眼中看起來一片混亂的局面,其實潛藏著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規律。當他插手介入調整這些混亂的物品,某種程度上面反而是打亂了我的規律,而且更重要的是,搶奪了我對自己的物品、自己的空間的掌控感(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我找不到的時候還是要靠她XD)。
就像書裡面所提到的辦公室實驗一樣(p.92-95),當你能夠對自己所在的環境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autonomy),不論是混亂,還是整齊,都能夠讓你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本書評分(滿分五顆星,空白星是半顆)
推薦度:★★★☆
實用度:★★☆(如果你是為了「作點改變」而來的,那你大概會跟我一樣失望,可以只看第九章就獲得你要的東西,但如果你是為了找證據來戰別人、替自己的懶惰「背書」,那麼這本書會是你很好的靠山。)
趣味度:★★★★★
易讀性:???(端看你要用什麼心態看這本書,如果你是注重細節的人,看這本書可能會抓狂,但如果你是差不多先生,你的差不多是天生,隨便翻一頁都會有趣味和驚喜!)
【書籍資訊】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