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活在當下」成了身邊許多人的口頭禪,聽多了才發現,他們只是用這句話自我安慰:別想太多,安於現狀就好。回到這句話英文的說法 live in the moment,似乎還有一層弦外之音:在瞬息萬變的每個彈指間,我們該如何自處?
圖片來源:unsplash
「活在當下」成了身邊許多人的口頭禪,聽多了才發現,他們只是用這句話自我安慰:別想太多,安於現狀就好。回到這句話英文的說法 live in the moment,似乎還有一層弦外之音:在瞬息萬變的每個彈指間,我們該如何自處?只有孩童才能夠真正活在當下。
看幼兒牙牙學語,永遠是從簡單現在式開始,我要,我在,我是。之後才開始懂得如何敘述,從前,有一天,上一次。一旦知覺何謂「過去」,也就打開了那個叫做「成長」的潘朵拉之盒。
反觀大多數的我們,當下,往往只是「忘了我是誰」的庸碌。不是驟逢劇變才叫無常,無常就在每天的分分秒秒裡。輪迴也不必等到下一世,光是此生,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識的困境已夠讓我們麻木無語。
當下從來不是穩定的現狀,瞬間一念,往往是所有前因後果的撞擊。我們如何能安慰自己,那些苦與悔的殘骸,以為早被時光隔離的往事,果真不會捲土重來?盡付笑談中,有可能言之過早嗎?人生不可能停留在同學會這一刻。失去與改變仍繼續在發生。這些中年後的相聚,也許一轉眼後,也將變成未來的懷舊話題:「記得那一年的同學會嗎?那時我們還年輕呢......」
懷舊可以是一種除魅,也可以是一種著魔。就如同這個字在英文裡叫做 nostalgia,字根是源自希臘文的 nostos 加上algos,前者的意思是歸,後者則是痛。以前我會以為,合在一起之後所指的痛,是那種回不去的苦苦追尋,如今的我則有了不同的體會。
回返之苦,不僅是指突破記憶交織的這段逆流航行,其實還包括了第二次的回返,那就是重歸現實。在記憶中,沒有我們到不了的地方。但我們其實更怕的是,往日歷歷又如何,誰真的想重活一遍?
所有的回憶,到頭來只會更凸顯了與現實之間的反差。懷舊變成商品放在櫥窗裡只供觀賞,那是安全的,也是被動的。能夠真正擁抱記憶的人,往往才能在現實中採取主動。
因為,循著時光流域最終可以抵達的,應該是此刻我們人生應具有的高度,而非過去的某個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