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你把通勤的時間稱之為『我的時間』時,就是名副其實的上班族媽媽了。」天下的媽媽都一樣辛苦,而當一個上班族媽媽更是挑戰極限。
【孩子需要的是妳的愛,不是妳的完美】
佛洛伊德說:「孩子想要的不是引人注意,而是愛。孩子記憶裡的媽媽不是完美無缺的模樣,而是媽媽愛他們。」
世人總是落入一個窠臼,把「認同自己的價值」與「自己是否達到標準」混為一談。做媽媽的倘若沿著這個思路行事,勢必以為自己可有可無,做得失敗。
每當無法達到自己立下的標準時,心中難免會有股讓家人失望了的失落感。然而我們的生命不是複製品,而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和別人比較,是無用的,因為重點不在於外在的表現,而是內心有沒有愛。
若能放下這樣「要求自己表現符合世俗標準」的想望,就可以不再這麼焦慮,並真正了解自己對家人而言是什麼樣的人。
【失敗是上天為我們量身訂作的計畫】
接受失敗是需要學習的,孩子一旦懂得如何處理面對,就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豐盛的回報。反之,恐懼失敗的毒害甚深,只會帶來失望與怨恨。我們必須知道失敗只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且學習如何接受失敗,並也教導孩子接受失敗。
重大的失敗會讓孩子傷得很重,卻也可能使他們對生命有更深、更慈悲的領悟,如果肯花時間汲取失敗傳達的教訓,就會對自己有更精準的理解。教孩子接受失敗、不害怕失敗的成果,就是得以釋放自由和創造力,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
家應該是慈愛和引導的堡壘,而不是在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給予論斷與譴責。孩子是生來教父母的,讓我們謙卑的成為子女的學生,以了解他們的與眾不同,並與他們一同成長吧!
【給上班族媽媽:你不可能一手包辦所有事!】
「當你把通勤的時間稱之為『我的時間』時,就是名副其實的上班族媽媽了。」天下的媽媽都一樣辛苦,而當一個上班族媽媽更是挑戰極限。
即使現在媽媽外出工作愈來愈普遍,但要如何在工作上稱職、有創意、有求必應、成為解決問題的人,同時勝任賢內助,幫助和扶持老公?在此同時,還要供應家人健康的三餐;輔導孩子的功課;自己要運動促進健康;做一個熱心助人的鄰居;和高中的閨蜜保持聯絡;送孩子去運動、做練習、看病(真是有忙不完的事)。
在這裡要告訴你,所有上班族媽媽都要知道的最大祕密,那就是:你無法一手包辦所有的事!想做一個完美的員工、妻子、朋友、媽媽,那就是在追逐這個文化憑空創造的幻想,很累人的。這種追逐只會導向挫折感、罪惡感、筋疲力盡,全家人都痛苦。
關上你的耳朵,不要理會追求完美的誘惑。你該做的,是認識自己的局限,有助於了解自己無法做所有的事,如此一來就不會用不可能達到的標準,來累死自己也忙壞別人。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以及你大聲說「我辦不到」的權利,才會帶來完整而全面、平安的人生,而這便是我們能給孩子的美妙禮物。
摘自《我是好媽媽》
Photo:Gabriela Pinto ,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