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有些人對彈跳很有天分,例如籃球選手或是芭蕾舞者。當他們直直往上跳時,似乎像是在挑戰重力,可以在空中停留很久。請你的朋友估計一下,這些彈性好的人的「懸空時間」—兩腳離地、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有多久。
圖片來源:unsplash
懸空時間
有些人對彈跳很有天分,例如籃球選手或是芭蕾舞者。當他們直直往上跳時,似乎像是在挑戰重力,可以在空中停留很久。請你的朋友估計一下,這些彈性好的人的「懸空時間」—兩腳離地、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有多久。
一秒或兩秒?長達數秒?根本沒有!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彈性最好的人,他們的懸空時間也幾乎都在一秒以內。我們感覺較長的懸空時間,其實只是我們對自然界許多幻覺中的一個。
跳躍能力的最佳測量方式,是讓受試者由站立的姿勢,垂直向上跳。首先面向牆壁站好,兩腳底平貼在地,手臂向上盡量伸直,於手指的頂端在牆上作個記號。然後,用力向上一跳,在手指最高點的地方,再在牆上作另一個記號。這兩個記號間的距離,就是你垂直跳躍的高度。假如你可以跳超過兩英尺(0.6 公尺),就非常了不起了!
這裡所牽涉的物理學如下。當你往上跳躍時,跳躍力只有在你的腳還與地上有接觸時才有存在。這個力愈大,你的起跳速率愈大,跳的高度也就愈高。有一個觀念很重要,一旦你的腳離了地,不管你離地時的速率是多少,這個速率都會立刻以重力加速度g(10 公尺/秒2)的變化率開始減少。
當這個向上速率遞減到零的時候,高度達到最高點。然後,你就會開始往下掉,速率以完全相同的變化率g 增加。如果你著地時的姿勢,與離地時的姿勢相同,都是兩腿伸直的話,那麼,上升過程所花的時間,會等於下落過程的時間。懸空時間等於上升時間與下降時間的總合。
當你懸空的時候,不管你的手、腳或其他身體部位怎麼動,都改變不了你的懸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