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一般認為,機器人技術是日本傲視全球的優勢技術之一,這些技術能力也的確在產業機器人領域中獲得充分發揮,在全球受到一定矚目。但若觀察日常生活,情況又如何?

圖片來源:wikimedia
一般認為,機器人技術是日本傲視全球的優勢技術之一,這些技術能力也的確在產業機器人領域中獲得充分發揮,在全球受到一定矚目。但若觀察日常生活,情況又如何?在二○一三年當時,軟體銀行(Softbank)的機器人「Pepper」尚未問世,放眼日常生活中,除了iRobot 推出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外,幾乎看不到任何與機器人相關的事物。
像是原子小金剛、哆啦A夢等,過去我們夢想有機器人相伴的未來生活,真的會來臨嗎?我們重新檢視了機器人技術的特有價值與可能性,一邊穿梭在機器人與人、夢與現實之間,一邊挑戰設計與機器人同在的未來生活。
步驟1:調查、分析現有的機器人

圖片來源:pixabay
新點子不會無中生有,而是來自既有知識的組合。將組成既有產品/技術的功能、外形及價值的概念分解出來後,再聚焦於功能和外形。
步驟2:探索新的組合

圖片來源:pixabay
並把這些功能或外形,強制附加於其他物件、地點,與人身上,再尋找是否有任何組合可產生具有意義的價值。如果將「自動到處移動」的功能附加於椅子,或許可能發想出適用於大型研討會會場等地,椅子可自動排好與收納的會場自動布置系統。
把現有機器人的功能與價值抽離出來,成為一個個概念,然後再應用這些概念提出點子。如果嘗試分解小型無人機的概念,並將「盤旋」這個功能附加在LED燈上,將可能產生行動路燈的點子—在路燈較少的區域騎乘自行車時,行動路燈會飛到使用者前方照亮周邊。活用分解出來的概念,強制性地探索對人具有價值的目的,並進而產生點子。
步驟3:快速做出原型

在腦中形成的概念或點子只是空中樓閣,為了能充分想像,這些機器人在我們生活中如何運作,生活又將因此產生什麼改變,我們使用日常用品將點子具體呈現,做出機器人的原型。透過製作原型的過程,成員能更深刻理解使用者的體驗,包括使用者如何使用、使用後的感覺如何等。因此這個步驟除了呈現構想外,也能進一步改善概念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