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大多數人很常認為「故事」是最後的錦上添花,就像裝飾房間時貼上的壁紙。但你要說的是一則有血有肉、前後連貫的真實故事。

圖片來源:pixabay
組織心理學家卡爾•韋克(Karl Weick)在1980 和1990年代創造兩個詞,我認為它們可以用來描述奇異在雷曼兄弟垮台後面臨的問題。第一個是「異次元世界的事件」(cosmologyepisode),指的是人或組織突然面臨毀滅性的災難事件時,覺得一切都失去意義。例如,面臨喪子之痛的父母,或是奇異在2008 年捲入次貸風暴,以及2017 年領導人更迭,又得力抗行動派投資人* 的干預。「異次元世界的事件」會粉碎我們的信念,認為自己公司、職涯和人生的故事都是錯的,讓我們因此深深感到不安。
往常來說,要從絕無可能、到有可能,再變成新常態的過程,通常必須歷經數年。但是現在似乎每幾個月就會出現新常態。現在的世界變化多端,教人難以捉摸,因此經濟學家創造出一個新的形容詞:VUCA。這個詞結合了volatile(不穩定)、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複雜)和ambiguous(混沌)幾個字的字首,但是我認為還可以加上anxieity(焦慮)。
這是個瘋狂加速的世界。不論溝通、工作、創新,我們的速度都比以前要來得快。和幾十年前相比,甚至連說話和走路的速度都變快了。(這不是你的錯覺,研究顯示,都市裡的人走路速度比十年前快了10%。)我們無法消除不確定性,但可以改變因應的方式。每一個不確定性代表事情充滿各種可能、嶄新的未來。如果能這樣看,不確定性就不會帶來焦慮,而成了一種訊號,告訴你: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韋克創造的第二個新詞是「意義建構」(sensemaking),從基本的層面來看是指人或組織解讀突如其來、創傷重大或是難以理解的事件(異次元世界的事件)的過程。就最簡單的形式而言,意義建構涉及蒐集和整合資料,使之成為全新、修改後的故事和架構,藉以了解未知及混沌不明。這也可作為集體行動的跳板。
大多數人很常認為「故事」是最後的錦上添花,就像裝飾房間時貼上的壁紙。但你要說的是一則有血有肉、前後連貫的真實故事,描述你採取的行動,以及如何帶領全體組織前進。我們總是把焦點放在併購的綜效、某項產品新的營收成長軌跡,卻忽略公司的本質。我認為,策略就是一則說得很棒的故事。如果你的故事聽起來不像是真的,或許是因為你的策略有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只用故事打造商業策略。傳統的商業策略往往不會為員工及其周遭的世界創造故事。但是,為了使策略成為現實,你必須讓人在故事中看到自己,讓人願意採取行動讓故事成真。
【書籍資訊】
《勇往直前:引爆創想,重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