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原來在半個世紀以前,「環島」這兩個字就開始使用了,也確實留下記錄,並不是所所謂的新造語。
圖片來源:unsplash
平地環繞著中央山脈而展開,都市蓬勃發展。島中央附近,有北回歸線通過,同時擁有亞熱帶、熱帶和高山氣候。
我在自然資源如此豐沛的台灣,最近經常聽到「環島」一詞。
「妳有環島過嗎?」
「好想環島!」
「環島很棒繞台灣一周環島二字,日文讀音是「kanto」(音同關東),「環」在中文裡作為動詞使用,是圍繞、包圍之意。例如,繞世界一周就稱為「環遊世界」,圍繞太平洋就是「環太平洋」。
在東京,有首都高速道路都心環狀線,例如環狀八號線或環狀七號線等,簡稱環八、環七。以此類推,「環島」就是在島上進行環狀移動,剛聽到這個字時,我一時無法意會「島」字指的是哪一座島。
聽完解釋,我才知道環島的「島」字指的是台灣,也就是「繞台灣一圈」的意思。我兒時在台灣生活的時期,不曾聽過這一個詞彙。
有些用語是隨著時代而產生的。舉例來說,近年來日語出現了意指「為善終做準備」的「終活」(臨終活動),還有用來通稱「積極參與育兒活動的男性」的「育メン」(メン=man)等等。
難道「環島」也是這一類的新造語嗎?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呢?為此,我特地前往台灣的國家圖書館,搜尋舊報紙的資料庫,發現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二日的《徵信新聞》(後來的中國時報)裡面,刊登著這樣的標題:說不定最早使用「環島」一詞的就是這篇報導,原來早在距今六十多年前的報紙裡就出現了,令我大吃一驚。
這篇報導的內容是慶祝原先被拆除的林邊|枋寮區間的鐵路,耗時約十個月修復完成後重新上路,引起我的興趣的是這篇報導的結尾:「我們希望林枋鐵路成為修築環島鐵路的開始,建設工作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我們只要能做多少算多少,這樣,相信環島鐵路的成功,一定為時不遠。」
可見這個時候環島鐵路還沒完成,但是我們從這篇報導中可以窺見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的徵信新聞裡,也刊登了一篇篇幅不是很顯眼的報導「環島徒步旅行 僑生二人抵高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徒步環島了。
甚至,隔年的一九五七年九月七日的徵信新聞裡,有一篇標題寫著:「駕吉普車環遊世界 三德國青年抵台北 自柏林出發已走七萬哩 將在台灣環島旅行一個月」,報導有外國人在台灣開車環島旅行。
原來在半個世紀以前,「環島」這兩個字就開始使用了,也確實留下記錄,並不是我所想的是新造語。
【書籍資訊】
《單車環島,停不了:台灣、四國、琵琶湖、能登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