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青春的意義,是為了替自己的生命系統輸入正向參數,跑出對世界有益的數據。所有選擇,都是一生。對的價值,照亮青春!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楊郁慧,天下文化主編
「找到你相信的價值,成為生命系統中的新參數。此後經年,會有一個魔幻瞬間,在你身上爆發正向效應。」── 蔡淇華
青春,是動詞
念書、考試、練社團;友誼、愛情、我是誰?寂寞、憂鬱、人生難……青春的煩惱與迷茫,與誰訴說?學習不佳、自我懷疑、夢想遙不可及;厭世、低薪、高失業率……新世代邁向未來,如何突破重重困境?這些疑難雜症,就是蔡淇華老師在《青春正效應》想和年輕學子聊聊的「人生微哲學」。
說是「微哲學」,因為哲學代表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確立了自我哲學,就像是船在茫茫大海上設定了GPS,穩穩航向遼闊的遠方。
淇華老師也曾走過跌跌撞撞的魯蛇青春。唸台中一中時,為了對抗霸凌,每天帶刀上學;大學聯考數學十二分,勉強進了私校,成績永遠吊車尾,讀了五年才畢業。直到,他傾聽內心的鼓聲,開始用生命原力翻轉青春……
踏入杏壇,淇華老師並不「滿足」於當一個高中英文教師。他一手帶領六個「從做中學」的學生社團,讓孩子的生命有素養、有高度。
他引導學生以寫作表達自我、張開書寫的翅膀被世界看見,讓憂鬱症學生學會擁抱生命,讓留級生奪得大獎。他致力於翻轉教育、思辨課堂,因為教育救國,是現在進行式!淇華老師對教育的使命與奉獻,榮獲師鐸獎與星雲教育獎肯定。
在校園和年輕學子相處近三十年,淇華老師以自己和學生一篇篇的生命故事,在《青春正效應》書寫最深刻的青春課題,關於自我、關於友誼、關於學習、關於愛情、關於夢想、關於人生:
「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共振的頻率」、「微不幸才是小確幸」、「大夢應該從小夢開始做起」、「責任感是帶殺氣的」、「好習慣讓你比別人帥」、「知識要轉換才有用」、「打造一艘船,不是為了停泊」、「走完的挫敗,比放棄的失敗更接近成功」。
青春的意義,是為了替自己的生命系統輸入正向參數,跑出對世界有益的數據。所有選擇,都是一生。對的價值,照亮青春!
【書籍資訊】
《青春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