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暢銷作家施昇輝分享,買保險要注意的5件事。把錢存在銀行只有「保管」的功能,「保險」,就兼具「保值」和「投資」的功能。
圖片來源:pixabay
把錢存在銀行只有「保管」的功能,而這堂課要講的「保險」,就兼具「保值」和「投資」的功能。
但是,「買保險是為了賺錢嗎?」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現在花一點錢買保險,萬一以後生了重病、出了意外,都不會把自己的經濟狀況瞬間拖垮,甚至連累家人。
這種「急難救助」的功能,就是保險當初設計的原意。
買保險要注意的五件事
做人千萬不要鐵齒,花點小錢買個保險,絕對有必要。那麼,買保險還有什麼該注意的事情呢?
第一、保險公司規模愈大愈好。規模比較小的保險公司一定會提出比較豐厚的理賠條件,不然怎麼吸引大家去買?但千萬不要被誘惑了,因為報酬高,風險就高,相反則是風險低,當然不能預期報酬高。
或許你會說,這幾年倒了好多家保險公司,政府都會找人來救,權益並不會受到影響。但如果抱持這種僥倖的心理投保,萬一這次投保的保險公司倒了、政府真的不救了,怎麼辦?
第二、優先找國內的大型保險公司。國外保險公司的規模和專業或許勝過國內保險公司,但這幾年不斷看到國外保險公司撤出台灣市場。
雖然都有國內保險公司接手,權益不至於受到影響,但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造成人員的流動,或是系統轉換的問題,多少會帶給保戶不便,又何必花錢擔這個心?
第三、盡量跟資深壽險顧問購買保單。因為他們在這一行做得夠久,應該會一直做下去,服務就能持續而且穩定。如果你跟新進人員購買,萬一他業績不好,只好自動或被迫離開,後續服務就可能中斷。
或許你有很多同學或朋友剛進這一行,希望你幫忙捧場,這時你最好挑有意願留在保險業深耕、而且業績已經逐漸穩定的人購買,這樣對彼此都好。
第四、一種保險只買一張保單。很多人買保險常常是迫於人情壓力,結果就是買了許多性質相同、條件類似的產品。雖說多一張保單、多一份保障,但過多的保單理賠其實沒必要,只是增加保費負擔而已。
第五、要注意國外保單的匯率風險。因為匯率的波動可能對你的權益影響很大,尤其在這個全球低利的環境,可能到頭來理賠金額還比你繳的總保費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