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你等於自己所做的事的話,當你什麼事也沒做的時候,你又是誰呢?
好好重整自己
在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前,重整行囊是極為重要的一步。然而知道這一點,並不見得能讓自己感覺更好、更輕鬆或更自在。
轉變的過程其實很辛苦。所有的轉變都從上一階段結束開始,你得待在過渡地帶一段時間,接著才能邁向下一個新行動或新開始。
只要是結束,必定會伴隨一些痛苦、失落感或傷心難受。因為結束意味著放下某些東西,可能是「跟老朋友或熟悉地方的連結」或「長期建立起來的良好感覺、依賴感、自信心」。
任何結束剛發生之時,一時間必然沒有什麼具體事情能取代以前的東西。
而舊與新之間的這段空檔,也就是過渡地帶,可能會帶來空虛的感覺:你失去了某些東西,卻還沒有新東西來填補這塊空白。
由於這個階段給人的感覺實在太不舒服了,因此我們往往會急著盡快填補。尤其在這繁忙的社會裡,我們總覺得有必要去做些事或擁有些東西,隨便什麼都行,只要能避免這種無事可做或一無所有的感覺就好。
你不妨利用「重整行囊」做為這些繁瑣日常要求中的緩衝。在「行動」之前,先花時間仔細檢視哪些是你需要的東西,哪些又是你不需要的東西。
什麼時候該放手呢?
在哪些地方你已經超越自己過去的身分?
你向來一直帶著的東西,有哪些不再適用了?
總之,在重整行囊的同時,也好好重整自己。
坦然面對過去
常有人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這些人通常清楚得很。他們只是不想捨棄所擁有的東西、正在做的事或目前的身分。他們可能認為自己不應該奢望想要的東西;或是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身分是重整行囊的關鍵。
要為下個人生階段鋪路,你必須知道自己來自哪裡,也必須知道自己的故事。你可能跟大多數人一樣總忙著過日子,卻抽不出空閒好好寫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而你若要認清自己的身分,則需要一個連貫的故事,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並對未來少點擔憂。關鍵在於把自己的人生傳記當作一連串相關的故事,它們並不是互不相干的獨立影像。一旦你這樣做,就比較知道自己在下一段旅程裡需要攜帶哪些東西,並且更清楚你可以安心、自在且自信的拋下哪些東西。
所以,你認為你自己是誰呢?你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寫出自己的書
許多人說他們想要寫書,意思是想說出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學到的經驗、與朋友連結、為孩子留下書面記錄。他們想反思自己走過的旅程,回顧所做過的事、去過的地方,並從中找到意義和目的。
無論你怎麼想,利用日誌來實現這種想法是有幫助的。就算你沒有寫書的野心,把自己的人生故事當成一本書回想,其實也是一種重整行囊的方式。
在你的日誌裡,請先在「我的故事」這本書的最前面建立目錄。你打算給自己的人生故事訂定哪些章節或標題?故事從哪裡開始?你如何排序各個章節?如果你打算依照不同的人生階段歸納章節,你會如何命名這些階段?你又如何將它們連結?
想一想你現在所處的位置。
哪個章節最適合說明你此時的階段?更重要的是向前看,你想為下一章,也就是你人生的下個階段訂定怎樣的標題?你打算稱它為「冒險期」、「休閒期」、「回饋期」還是其他時期?命名將有助於你未來故事的發展。
當你在寫自己的故事時,別把「你是誰」跟「你所做過的事」混為一談。你不等於你的履歷;你的故事並非過去曾擁有的頭銜總和,也不是努力得來的各種職位總和。
整理出你的故事,但別受它限制。用你學過的經驗教訓來創造下一章,進而將你的老故事延伸到未來的全新可能。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等於自己所做的事的話,當你什麼事也沒做的時候,你又是誰呢?」重整行囊提醒你,在追求「下一步」的過程中,你不能總是活在過去。
跟誰相比?
若你開始拿自己的故事跟別人的故事相比,將很容易迷失自己。要知道,重塑人生的核心理念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實驗。」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與別人比較呢?你永遠都能找到比自己更好(或更糟)的人;無論怎樣都比不完,就是有人比你更有錢、更瘦、更睿智、更風趣......。
問題是,跟別人比較對你有什麼差別嗎?
拿自己跟別人相比,能幫助你發掘自身獨特的人生目標嗎?
拿自己的人生跟別人比較,能指引你往有益的前行方向嗎?
愈是拿自己的故事與別人比較,你就愈容易偏離自己旅程的軌道。
「重塑人生」的精髓在於做你自己,並從目前所處之處啟程。
摘自《人生不必走直線》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Photo:Hernán Piñer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