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芭菠做了26年公務員,終於在退休後成為一名寵物保母,與最心愛的貓狗為舞;81歲的老醫生,終於學會西班牙文,還能閱讀西文版的《唐吉訶德》;一名50歲女性被公司裁員後,在餐廳擔任服務生,準備學習餐館營運,開一間自己的餐廳。
他們都是「重塑人生」的最佳典範,而他們寫的,正是你的故事!
老化、疾病、裁員、感情離異……現在的你,無論面臨多大困境,未來的規畫,無論是創業、退休,或是找尋生命意義,當你開始問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你就處於充滿巨大潛能、重新定義人生的關鍵時刻。是的,你已經走上了改變之旅,探索全新的可能性。
重塑人生的奇蹟,就發生在你、你的親友,以及你在書中看到許多故事的主角身上,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現在就開始行動,譜寫你的精采故事。
或許就像動人的樂曲必有高低起伏,有快板,有慢板,有間奏,人生也因為波瀾起伏而顯得精采,不過在每個轉折當下,或許我們還是會徬徨、擔心,甚至茫然,這時候這本書就可以提供我們最實用的幫助。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如同本書呼籲每個人都要活得有所選擇、具有好奇心與勇氣,從此以後,你再也不必陷在一種「一直換」的悲情中,因為,人生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是新的起點。這就是波段式人生的力量。
——網路趨勢觀察家‧美國史丹佛大學管理、電機雙碩士 Mr.6劉威麟
步驟一「深省」:所有變化和選擇,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
步驟二「聯結」:與他人聯結。踏上改變的旅程,不該一人獨行。
步驟三「探索」:找出內在與外在世界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步驟四「選擇」:去蕪存菁,聚焦關鍵抉擇。
步驟五「重整行囊」:哪些該丟?哪些該留?先整裝,再出發。
步驟六「行動」:邁向人生無限可能的第一步!
你的人生,由你決定。
推薦文1 未曾選擇那條路──李偉文
推薦文2 波段式人生的力量──Mr.6 劉威麟
推薦文3 重新思考人生無限可能──埃米利奧.帕爾多
前言 請你加入重塑人生行列
第一章 這跟我原本預期的不一樣
第二章 認清現實
第三章 什麼行得通?
第四章 深省──什麼對你才是真實的?
第五章 聯結──誰能支持你?
第六章 探索──未來有哪些可能性?
第七章 中場休息
第八章 選擇──下一步該怎麼走?
第九章 重整行囊──哪些該丟?哪些該帶?
第十章 行動──現在要做什麼?
第十一章 結束了嗎?
第十二章 這是你「重塑人生」的時刻嗎?
第十三章 該你行動了
誌謝
給讀者的一封信
身為「重塑人生」的先鋒,我們兩人在探索這全新領域的同時,也記錄了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隨著經歷增加,眼前這份地圖又增添更多的細節和清晰度。由於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的實驗,因此每個通往「重塑人生」的旅程勢必也是獨一無二的。
話雖如此,還是有一張通用地圖,是足以應付人生中各個新階段的。
這張地圖可歸納出以下六個指標,幫助我們在個人旅程中找到自己的路:
一、深省:它提醒我們,在旅程開始前要深思熟慮,並且在接下來的旅途裡隨時停下來想一想,提醒自己:所有的變化與選擇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
二、聯結:這個步驟是向信任的友人與導師尋求回饋與建議。這也讓你體會到孤軍奮戰無異於自掘墳墓,了解到這段旅程不應獨自一人行走。
三、探索:這也是發現之旅的第一個步驟,能幫助你嘗試內在與外在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也讓你了解好奇心與勇氣是找到前方道路不可或缺的元素。
四、選擇:這能幫助你去蕪存菁,把焦點放在優先要做的事上,更深入確認這些念頭是否符合現實;把焦點放在探索少數幾個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你此時此刻需要的轉變。
五、重整行囊:這一步要決定的是,在未來道路上,有哪些事對你是必要的。哪些該拋棄?哪些該保留?該如何減輕自己的負擔?
六、行動:向人生的可能性邁出第一步的同時,你會了解到,採取行動並不會令人筋疲力竭,反而能讓我們透過選擇、好奇心與勇氣伴隨而來的樂觀心態,擁有更多能量。
不論你的年齡多大,只要你選擇接受這份地圖的指引,任它帶領你到任何地方,就是選擇成為了「重塑人生」先鋒的一員。
摘自《人生不必走直線》前言 請你加入重塑人生的行列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這些年來,各國面對迅速攀升的失業率,無不卯足全力,一方面從人才培育著手,另一方面同步進行教育改革,因此,尋找天賦,讓天賦自由,變成最夯的概念。
不過這也造成許多焦慮的家長與惶恐的學生,因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而煩惱。其實人的興趣與個性,並不是那麼單一的。在很年輕時就非常篤定什麼是自己一生的最愛,知道什麼是自己擅長並且能夠對世界發揮貢獻的天賦,這種人應該是非常少數的特例,並非常態。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必須在漫漫人生裡,在與相遇的人,以及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慢慢地,或者跌跌撞撞地,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選擇,才形塑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
我們必須了解,並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人一輩子就從事一種工作,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世界的典範轉移速度愈來愈快,某個新產品的發明,也許就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多行業就此消失,我們的人生也勢必會隨之改變。
或許就像動人的樂曲必有高低起伏,有快板,有慢板,有間奏,人生也因為波瀾起伏而顯得精采,不過在每個轉折當下,或許我們還是會徬徨、擔心,甚至茫然,這時候這本書就可以提供我們最實用的幫助。
摘自《人生不必走直線》推薦文
知名網路趨勢觀察家,美國史丹佛大學管理、電機雙碩士 劉威麟(Mr. 6)
當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波段的力量時,很多人會因為「波段式」而覺得奇怪,比方說,長輩會問,你這樣一段一段感情的談,還沒深入認識,就沒有了,要談到幾年幾月才會開花成果?
你這樣一段一段的工作,每次要升遷時就換到陌生環境,要到幾年幾月才能再升一階?
於是,你會開始陷入「一直換」的「悲情」。你會開始問,波段式人生,力量在哪裡?波段式人生,和以前的直線式人生,有何不同?
我整理出以下「波段式人生」的優點,給大家做為參考|
第一,多了很多「選項」:以前,你只能進入一間公司,開始一段感情,就由始而終,所以,在每一年的開始,你對這一年沒有其他「選項」,沒有新的期待,沒有新的驚喜。
第二,多了很多「組合」:以前你不太可能交錯,現在你有很多組合;比方說交往一陣子,可以離開工作,一起去旅行一陣子之後,再回來一起工作,將人生中的「波段」與「波段」之間,做無限多種的排列組合。
第三,多了很多「經歷」:按以前的過法,你的人生,可能要到某一段時間才能開花結果,但現在的人生,可能每一年都有「亮點」。
如同本書呼籲每個人都要活得有所選擇、具有好奇心與勇氣,從此以後,你再也不必陷在一種「一直換」的悲情中,因為,人生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是新的起點。這就是波段式人生的力量。
多多利用大時代的開放,好好享受波段式人生的樂趣吧!
摘自《人生不必走直線》推薦文
美國創意集團(Inventure Group)合夥創辦人暨董事長,曾受《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五大最受推崇企管教練」之一,美國經濟諮商理事會(The Conference Board)也讚譽他為「教練界的傳奇」。著有《你的人生有多重?》(Repacking Your Bags)等暢銷書。
《高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共同創辦人兼總編輯。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總監與主編,為許多刊物撰文,包括《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著有《改寫規則的人,獨贏》(Rules of Thumb)。
師大翻譯所碩士,目前旅居上海。工作經驗豐富,當過空姐、祕書、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國小英文老師等;也曾在美國阿拉斯加農場工作、在《中國時報》擔任實習編譯。
譯有《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讓創意自由》(合譯)、《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魅力學》、《柯維經典語錄》,以及《人生不必走直線》等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aseyhu/twblog
2015/09/29
BBP37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7986
264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