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不知下一步該如何走,並焦急猜測未知的下一步究竟要等多久才會真正出現。
處於過渡地帶的人生
無論觸發點是正面或負面、微妙難察或清楚明白,總會把我們踢進人生的過渡地帶,就此進入一段不確定的時期。我們不知下一步該如何走,並焦急猜測未知的下一步究竟要等多久才會真正出現。
處於過渡地帶時,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如何應付「兩個階段間的過渡期」。我們結束一段穩定的週期(甚至一個人生階段),此時只能期待著另一段還看不到起點的週期。我們被迫活在「下一步是什麼?」的問題裡,身後的大門已經關閉,卻連下個大門在哪兒都還沒看到。有時我們或許已看到了新的大門,但還沒準備好打開它們。
處於過渡地帶可能滿恐怖的,因為「不確定」常會帶來恐懼感。這處境會讓人更加無力。當我們處於過渡地帶時,可能陷入一種屈從狀態,就像入監服刑的人,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現況,照著事情發展的方向前行。
有些人任憑自己落入陷阱,繼續用老故事過生活,彷彿它才是生命應有的樣貌。你會聽到他們這樣說:「我這把年齡的人,還能指望什麼?」這就是對過渡地帶生活的屈服。
事實上,一旦某個數字(像是年齡)成為你的身分時,就等於是放棄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力。關鍵不在於你是六十歲或四十歲,而在於你是否用新方式去過人生。
失去自我而不自知
在那些屈服於過渡地帶的人之中,最糟的情況是「內在謀殺」,也就是處於一種心死的狀態,體內的自己逐漸走向死亡卻不自知。有「內在謀殺」情況的人往往不是認為自己擁有的不夠,就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他們會深陷不斷和別人比較的生活裡,或總是跟一些高不可攀的「理想自我」比較。
一旦你停止成長、放棄自己,或是發現自己總是選擇容易且安全的道路,代表你已經開始「內在謀殺」。
就像大多數的病症一樣,「內在謀殺」也有明顯的徵兆,你能以此自我診斷或替認識的人診斷,諸如:不太願意做決定、成天夢想著提早退休、想做的事很多卻光說不練、夜間難以入眠、白天像行屍走肉、時刻感到煩躁不安、一再重複相同的話題、喝酒的頻率愈來愈高。
「內在謀殺」最後將導致一個人無法再自我尊重。
另一種人,則會以過渡地帶做為擁抱「重塑人生」的時刻,把這段過渡時期看成令人興奮的轉機,帶給你一個深層、扭轉局面且與自我對話的機會。你不必非得擁抱過渡地帶,但你可以接受、利用它,正面迎向過渡地帶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過渡地帶就像是「能源危機」,一旦你逃避它或被動屈服於它,將會發現自己的能源急速銳減。但是,當你決定把過渡地帶當成自我探索的良機,則可以發掘到新的能源與可能性。
「重塑人生」的下三個核心原則:
一、做出必要選擇。
選擇很艱難,但是有其必要。我們都應當做出選擇─拒絕當一位受害者,而是當一位主導選擇的人。「重塑人生」是一段天天都必須做出選擇的旅程。
二、好奇心就是改變的起點。
好奇心能開啟人生,讓你用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也看到不同的自己。它能消滅「內在謀殺」,並活絡且激發真實的潛能。
三、勇氣即是承諾。
勇氣能保證你去做某些事。它需要鼓起勇氣對話及放手行動─無論這些事情是大或小。
摘自《人生不必走直線》
Photo:Orin Zebes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