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普洱茶的品質是天地大祕。在獲得理性自覺之前,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時間知之。

圖片來源:pixabay
普洱茶的品質是天地大祕。在獲得理性自覺之前,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時間知之。當年的茶商們雖深知其祕而無力表述,但他們知道,自己所創造的口味將隨著漫長的陳化過程而日臻完美。會完美到何等地步,他們當時還無法肯定。享受這種完美,是後代的事了。
如果說,光緒元年是雲南經典茶號的創立之年,那麼,光緒末年則是雲南所有茶號的浩劫之年。由於匪患和病疫流行,幾乎所有茶號都關門閉市。
如此整齊地開門、關門,開關於一個年號的首尾,使我不得不注意光緒和茶業的宿命。浩劫過去,茶香又起。只要茶盅在手,再苦難的日子也過得下去。畢竟已經到了二十世紀,就有人試圖按照現代實業的規程來籌建茶廠。一九二三年到海計劃籌建茶廠的幾個人中間,領頭的那個人正好也是我的同姓本家余敬誠先生。
後來在一九四○年真正把海的佛海茶廠建立起來的,是從歐洲回來的范和鈞先生。他背靠中國茶業公司的優勢,開始試行現代製作方式和包裝方式,可惜在兵荒馬亂之中,到底有沒有投入批量生產?產了多少?銷往何方?至今還說不清楚。我們只知道十年後戰爭結束,政局穩定,一些新興的茶廠才實現規模化的現代製作。
這次大規模現代製作的成果,也與前代很不一樣。從此,大批由包裝紙上所印的字跡顏色而定名的「紅印」、「綠印」、「藍印」、「黃印」等等品牌,陸續上市。有趣的是,正是這些偶然印上的顏色,居然成了普洱茶歷史上的里程碑,五彩斑斕地開啟了「印級茶」的時代。
那又是一個車馬喧騰、旌旗獵獵、高手如雲的熱鬧天地。「號級茶」就此不再站在第一線,而是退居後面,安享尊榮。如果說,「號級茶」在今天是難得一見的老長輩,那麼,「印級茶」則還體力雄健,經常可以見面。
你如果想回味一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種擺脫戰爭之後大地舒筋活血的生命力,以及這種生命力沉澱幾十年後的莊重和厚實,那就請點燃茶爐,喝幾杯「印級茶」吧。喝了,你就會像我一樣相信,時代是有味道的,至少一部分,藏在普洱茶裡了。
無奈海內外的需求愈來愈大,「印級茶」也撐不住了。普洱茶要增加產量,關鍵在於縮短發酵時間,這就產生了一個也是從偶然錯誤開始的故事。據說有一個叫盧鑄勳的先生在香港做紅茶,那次由於火候掌握不好,做壞了,發現了某種奇特的發酵效果。
急於縮短普洱茶發酵時間的茶商們從中看出了一點端倪,便在香港、廣東一帶做了一些實驗。終於,一九七三年,由昆明茶廠廠長吳啟英女士帶領,在這些實驗的基礎上以「發水渥堆」的方法成功製造出了熟茶。熟茶中,陸續出現了很多可喜的品牌。
當然,也有不少茶人依然寄情於自然發酵的生茶,於是,熟茶的爆紅也刺激了生茶的發展。在後來統稱「雲南七子餅」的現代普洱系列中,就有很多可以稱讚的生茶產品。從此之後,生、熟兩道,並駕齊驅。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普洱茶還嚴重缺少科學測試、生化分析、品牌認證、質量鑑定,因此雖然風行天下,生存基點還非常脆弱,經受不住濫竽充數、行情反轉、輿情質詢。日本二十幾年前由痴迷到冷落的滑坡,中國在二○○七年的瘋漲和瘋跌,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二○○八年由沈培平先生召集眾多生物科學家和其他學者集中投入研究,開啟了「科學普洱」的時代。
——我用如此簡約的方式閒聊著普洱茶的歷史,感到非常爽朗。但是,心中也有一絲不安,覺得還是沒有落到實處。就像游離了一個個作品來講美術史,才幾句就心慌了。然而普洱茶那麼多品牌,有哪幾個是廣大讀者都應該知道的呢?它們的等級如何劃分? 我們有沒有可能從一些「經典品牌」的排序中,把握住普洱茶的歷史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