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這個十字聲明表明的是:我們不想再來這個世界一次了。那麼,此生也就是單程孤舟,上面只坐了兩個人,有去無回。
圖片來源:Shelby Deeter
一
網上幾次出現過以我妻子名義發表的《離婚聲明》,寫得洋洋灑灑,抑揚頓挫,國內很多線民都相信了,包括不少自稱是我們朋友的人。類似的事情前前後後還出現過多次,一會兒是妻子的“訴苦”,一會兒是妻子的“抱怨”,我們都不置一詞,因為那些東西實在太無聊了。後來,妻子實在厭煩那些圍著我們名字的聒噪,便發表了一個十字聲明:“若有下輩子,還會嫁給他。”
這十個字,很像山盟海誓,其實是對世界的了斷。
在這十個字背後,我們有過一次次隆重的交談。我不說“鄭重”而說“隆重”,並不是用詞不當。
在這個表達中,定向的“嫁”,成了接受“下輩子”的唯一理由。但是,這種定向的“嫁”,又必須依賴很多無法想像的機緣。那就是,一方踏進了下輩子,另一方也要跟著踏進,彼此還能找到。如果缺了一項條件,她見到的不是我,我見到的不是她,那也就不再投生做人。
無法想像的機緣當然無法實現。因此,也就無法有“下輩子”。
由此可見,這個十字聲明表明的是:我們不想再來這個世界一次了。
那麼,此生也就是單程孤舟,上面只坐了兩個人,有去無回。
二
我們兩人,都沒有悲觀、排他、拒外、厭世的基因。那麼,為什麼要作出這麼決絕的約定呢?
這可以借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人們到各地旅遊,離開時總會有一個隱隱的決定。有的地方覺得還應再來一次;有的地方覺得還應再來很多次,而且介紹別的朋友也來;但也有一些地方,心中明白不應再來。
這次我們遇到的,是最後一種地方。這地方的名號有點大,叫做人世間。
在這個地方,我們也曾欣喜過,投入過,著迷過,但結論卻是清楚的:不應再來。
這是一個完整的結論,不僅是指生命過程,而且也指與生命相關的一切背景和環境。其中有很多可以留戀的誘惑,但仔細一想,這些都帶有自欺的成分。
看穿這一點是很早的事,因此我們夫妻兩人後來的日子,最符合那兩個成語:相濡以沫,相依為命。
生命的程式,先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我們曾經很大很大,大到覆蓋萬里,人人皆知;但後來又被我們自己的雙手捏走了一個個彩色大氣泡裡的一切,變小了。小到只剩下兩個人,我看著她,她看著我,就是這次做人的全部風景。
當然,世間絕大多數人都會順世、戀世、頌世,我們只是異類。多麼不想成為這樣的異類,於是一次次地企盼、祝祈、探尋,也獲得過不少安慰,但最後,是冷冽的徹悟。
既然已經徹悟,那就應該在有生之年認真清理一番,把乾淨的心智留給生命的黃昏。
而且,這是一個沒有明天的黃昏。
沒有明天的黃昏,有一種海枯石爛般的洪荒詩意,就像那年在萬里夕陽下流浪在埃及西奈沙漠的焦枯山巒間。
二十三
我們夫妻,以畢生的實踐對“家”做了一個誠實的闡釋。家,就是兩個人的孤獨。
這種孤獨,是享受了如雷掌聲之後的最高享受。
這種孤獨,既對於空間,又對於時間。正像我們不對門外抱有幻想,我們也不對未來抱有幻想。
未來是密密層層的未知,盤根錯節的未知,瞬息萬變的未知。對未來的種種幻想,或許充滿好意,我們也就輕輕一笑,把門關上了,關上那扇通往未來的門。
那就可以回到本文的開頭了。
不管如何萬水千山、萬紫千紅、萬卷千帙,我們這趟世間行旅頗為簡單——
只有此生,只有單程,只有孤舟,只有兩人。
二十四
如此歸結,並不淒涼。
記得有人曾詢問我,此生是否幸福。
我毫不猶豫地給了肯定的回答。而且特別說明,我的幸福很具體,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擁有一位心心相印的妻子;
第二,擁有一副縱橫萬里的體魄;
第三,擁有一種感應大美的本能;
第四,擁有一份遠離塵囂的心境;
這四個方面,都非常確定,因而此生的幸福,也非常確定。
單程孤舟,出雲入霞,如歌如吟。
(本書摘自《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