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恐懼,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魔障。它因為擔憂生命脆弱而使生命更加脆弱,它因為 躲避兇惡逼近而使兇惡提前逼近。它所懸掛著的,是尚未到來的可能。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licensed
無論是氣候變化,地質災害,還是國際形勢,親友病情,都在不斷告訴我們,世事難料。無常,是必然;有常,是偶然。
順著這個思路,大家對於種種「人生規劃」,也不可依賴。因為,一切都不可預測,一切都超乎想像,一切都難於部署,一切都猝不及防。某些看似可預測、可部署的部分,都只是浮皮表像的勉強連接。我們不期待好事,也不拒絕壞事。
「我知道你會來,早在這裡等著,看你是什麼模樣,用什麼手段,我都準備了。」
「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堆事,不管是要傷害我,提防我,還是結交我,我都準備了。」 ——這是覺悟者的心聲。
這樣的覺悟者看起來並不強大,卻百事無避,無所畏懼。
恐懼,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魔障。它因為擔憂生命脆弱而使生命更加脆弱,它因為躲避兇惡逼近而使兇惡提前逼近。它所懸掛著的,是尚未到來的可能。由於尚未到來,心中的懸掛就更加沉重。覺悟者摘下這種懸掛,平靜地準備與尚未到來的一切廝磨。不猜測,不臆想,不逃避。火來水澆,水來土擋,照單全收,悉數認帳,得失利鈍,不在話下。
有了這種心態,任何恐懼都會煙消雲散。
常見一些喜歡高談戰略的人,一旦遇到校舍倒塌、醉漢鬧事、父母急病而束手無策,變成了一個搓手頓足的無用者。覺悟者正好相反,平日並不出色,也沒有什麼痛快言詞,一旦遇事則立即火眼金睛,身手敏捷,抓住關鍵,解決問題。原來,他們由於對「無常」的確信,作了「無限」的準備。他們在心態上,建立了一條似有似無、卻無時不在的心理防線。
只有這樣的覺悟者,才能在危難時刻被眾人信賴。先是被家人、朋友、同事、鄰居信賴,後來又被陌生人信賴。據老輩說,戰爭時期,一遇轟炸,街坊鄰里都會鑽防空洞,但在防空洞裡如何分配飲食,如何止息哭鬧,何時才能離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村長,不是保安,平日也不多說話,只在危難時刻牽引眾人的目光。
其實在和平時期,處處都有類似的「防空洞」,處處都有這種牽引眾人目光的人。在這個意義上,覺悟者是濟世者。儘管,平日像是個潛伏者。
覺悟者深知無常的本相,因而謝絕了有關前途、理想、希望、計畫的種種安慰。在他們心中,真正的前途就是永遠地面臨不測,真正的理想就是不斷地挺身而出,真正的希望就是有效地解除危難,真正的計畫就是無私地耗盡終生。耗盡了終生也無涉名利,
但這恰恰是短暫生存的意義所在。
【書籍資訊】
《泥步修行:破惑、問道、安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