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很多人總在竭力擺脫孩子般的單純和潔淨,殊不知,所有的色彩都會變成生命的鏽斑。只有洗去了各種色彩和文字,生命才會返老還童,重拾好奇。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licensed
編按:本篇中,余秋雨分享了安頓身之道的心態之一—「一路好奇」。透過他沉澱出的中國哲理精華,實現一條安頓心靈的歸路。
危難來時,他們佑護生命;危難過後,他們欣賞生命。他們所欣賞的美好生命都未經事先安排,是一種純「自在」狀態。覺悟者由尋找到觀察,就成了佛經中所說的「觀自在」。由「觀」而「悟」,便成了「觀自在菩薩」,《心經》的第一尊稱。覺悟者,就是這樣的「觀自在菩薩」。一切美好的生命,都處於創造之中。
創造的主要動力是好奇。好奇,是對不同生命型態的驚訝和探詢,並由此產生一種懸念之力,把已有的不同推向新的不同。新的不同又產生進一步的驚訝和探詢,於是美好的生命過程就在尋找和參與中蓬勃向前。尋找者的自身生命,也因之而生機倍增。
覺悟者一路好奇,一路尋找,一路觀賞,一路欣喜,都不以佔有為目的。喜歡的東西佔有了,很快就失去了「好奇」,失去繼續前行的動力。
這讓人想起童年的田野。滿眼都是無際的鮮花,孩子們追逐遊戲,翻滾跳躍,已經與田野和鮮花溶成一體。這時,如果有一個孩子要採一把鮮花握在自己手掌裡,那就壞了。花莖很韌,採捋時會在手上劃一道口子。採多了,兩手一握,就無法像剛才那樣歡快奔跑了,遠遠落在小夥伴的後面,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驚呼,為什麼大笑。再看自己手上,花都蔫了。
這就是說,整個草地,全部鮮花,只屬於兩手空空的人。只有兩手空空,才能欣賞無數,接納無數。而且,只有兩手空空,才能輕鬆一路,好奇一路。
這又回到了我所傾心的空境美學。一路好奇的人,永遠像個孩子。
很多人總在竭力擺脫孩子般的單純和潔淨,總想在生命的底牌上塗上各種色彩,填滿各種文字。殊不知,所有的色彩都會變成生命的鏽斑,所有的文字都會變成生命的皺紋。只有洗去了各種色彩和文字,生命才會返老還童,重拾好奇。天天好奇,月月好奇,年年好奇,似乎永遠也「長不大」了。即使到了蒼然暮年,仍然保持著好奇。
一路好奇,直到路的盡頭。路的盡頭,太有懸念了。樂章要結尾了,會不會有一個奇特的高音而卷起滿場掌聲?夕陽要下山了,會不會有絢麗的晚霞而吸引萬人駐足?大河要入海了,會不會有成群的鷗鳥祭奠一個偉大生命的消融?
如果在盡頭還如此好奇,那麼,這個生命也實在是夠輕鬆,夠高貴的了。
【書籍資訊】
《泥步修行:破惑、問道、安頓》